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银行资管者深度告白:23.5万亿将往何处去?!| 银行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来自中国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浦发银行、北京银行及波士顿咨询的一线管理者给出他们的答案


图片:新浪财经


文 | 《投资时报》记者 苏慧


2016年是中国银行理财业务的第12年,12年一个轮回,站在新轮回起点回望中国银行业理财的发展,不难看到银行理财已经成为商业银行、资产管理行业和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投资时报》了解到的数据显示,一方面,截至2015年底,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总体规模已达94万亿元,扣除通道业务后,规模大致为66万亿元,其中,银行理财业务以23.5万亿元的规模占据整个大资管行业总量的30%以上,且年化增长40%以上,未来仍将处于高速发展的过程当中。另一方面,银行理财是债券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去年银行理财投资余额的50%以上投资于债券市场,其中有一部分是信用债,可以说,整个中国信用债市场30%的投资者是银行理财。


在数字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可以看到银行理财面临着新的状况和问题。伴随2013年以来宏观经济从高速增长开始降速运行,整个市场固定收益率逐渐下行,此外,在去杠杆、去产能背景下,部分固定收益类资产逐渐出现信用风险。


2016年7月7日,新浪财经“未来银行之路 转型与突围”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火热开启,在主持人、《投资时报》执行总编辑邓妍的访问中,中国银行投资银行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宋福宁、兴业银行资管部副总经理汪圣明、华夏银行资管部总经理李岷、浦发银行资管部副总经理杨再斌、北京银行私人银行部副总经理聂俊峰、波士顿咨询全球合伙兼董事总经理何大勇纷述真知灼见。谈笑中,一幅未来银行业财富管理的宏大图景逐渐清晰。


银行资管优劣势并存


《投资时报》:很多人或许不太了解银行资管的端口到底做什么,但是会对其他资产管理行业,比如基金或是保险业了解比较多。从权益类投资来说,大家会觉得基金行业好像比较专业,保险业以前可能做固定收益类投资为主,现在会把重心转向其他领域。那么银行资管相对保险、基金等其他资管主体来讲,它的优势、劣势到底在哪里?



中行投行与资管部副总经理  宋福宁


宋福宁:其实真正做资管应该是信托做得最早,因为信托行业跨了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甚至到实体,按道理它是最具有优势的。这几年,,所以保险、券商等也都开始做了。不过银行资管实际上还是最大,也有自身的优势。一方面在固定收益类上,比如债券等,它的资源和经验最优。同时整个风险防范体系也比较成熟。另外,大部分银行特别是国有行网点很多,这意味着它的销售渠道,不管是对私人客户,还是对机构客户都非常畅通,能很快形成规模。


此外,从中行来看,它的国际化程度也比较高,集团下面牌照很多,包括基金公司、券商、资管公司、海外平台等都有。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大的集团内就能够利用多元化平台进行有效资源整合,把海内外打通,这应该是银行现在能看到的优势,或者以后能更好利用的优势。



华夏银行资管部总经理  李岷


李岷:从股份制银行来看,它最大的优势是客户资源。同时,在风险控制和产品对应上,银行业也有着天然优势。比如,银行的资产管理从营销到尽调,到评审,到投资,再到投后的管理,是一个整体过程,这样一个流程保障资产在投资过程中相对可控。另外,对于银行客户来讲,不同风险类型的客户可以对应不同的产品,这样就能通过银行把全社会的客户资源和金融资源进行整合,再进行相应的金融市场的撮合,尤其体现在权益产品里面。



浦发银行资管部副总经理  杨再斌


杨再斌:银行的优势非常明显。中国金融机构资产90%集中在银行,这种优势是短时间很难撼动的。但与此同时,银行业的劣势也很突出。对商业银行来讲,更多的是机制和理念上的挑战,做资产管理一定得有投资的理念来取代信贷的理念。中国传统在商业银行里面都是债权性服务。在经济往下走的时候,传统中国金融供给结构一定会发生很大变化,这里面约束最多或者风险最多的就是传统商业银行所提供的传统的金融服务结构。而现在机会同样很明显,商业银行能不能再抓住资产管理这个业务,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可能对商业银行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北京银行私人银行部副总经理  聂俊峰


聂俊峰:一句话来回答这个问题,我个人不会买举牌的保险公司所发行的任何保险产品,但会考虑购买被险资举牌的银行所发行的理财产品。我想它应该清清楚楚揭示了银行资管和保险资管的优势和劣势各自在哪里的问题。


我感觉我们现在这种优势实际上是一种小确幸的状态,原因是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社会主流投资理念是一种三位一体恶性循环或者互相反馈的过程,这样造就了银行理财跟信托、固定收益产品过去八年的大发展。但是这种局面有很多不可持续的条件在维系着,比如还没有彻底市场化的利率环境,再比如还不太成熟的投资者意识。未来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是要革自己的命,要摆脱产品固定收益形态这样一个单一局面。现在的趋势已经看得非常清楚,在利率市场化之后,表内理财产品肯定要为大额存单所取代。表外的如果继续维持固定收益状况的话,没有办法达到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甚至是刚性兑付这样的局面。转型的出路我认为资产管理要与财富管理相结合。打一个比方,银行的资产管理就是药材,财富管理是药方,私人银行是御医,需要靠医生的医德与医术来赢得病人的尊重,而不是简简单单地给他出售高价的药品。


《投资时报》:刚才各位给我们大概介绍了一下银行的优劣势,还想再问一下何总,从您研究跨境机构的经验来看,中国市场机构跟海外市场机构主体的差别大不大?两方对比是什么样的情况?



波士顿咨询全球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  何大勇


何大勇:我们先看几个数字,中国的资管市场上银行系达到23.5万亿,保险大概在15万亿,公募十五六万亿,信托在16万亿左右,因此银行系占整个资管中的最大头。再看美国2012年年底的数据,独立的资产管理公司,像黑石、先锋这些,大概占43%左右的份额,它是占大头的,银行系、保险系大概有百分之十几的份额。所以在中国,银行系的理财其实还是蛮有优势的。


当然,中国的银行业还需要加快专业化能力建设,,比如独立的资产管理子公司的设立。我在保险的资产管理业务上有过很多的参与,整个保险的资管从2010年往后是放开前端管住后端这么一个大趋势,所以保险投资的比例限制基本取消得很快,它在投资的时候也没有像银行资管一样限制这么多。


对于未来,其实全球资管行业都面临一个共性问题,就是低利率时代下资产管理业务怎么做?几条策略可供参考。第一,长期股权投资;第二,长期的不动产的投资;第三,另类的投资。可以看到,在未来低利率情况下,提高我们收益率的产品都是符合了保险资金这种长周期、低成本的特点。所以从银行系的资产管理方面来讲,一方面要维持“刚性兑付”以尽快做大规模,另一方面,顶层设计上也需要有一些突破。


转型之路去向何方?


《投资时报》:刚才各位嘉宾都谈到一个概念,就是大类资产配置,不知在资管业务未来的转型和调整方向上,各位有没有具体的想法?银行业未来应该怎样转型?



兴业银行资管部副总经理  汪圣明


汪圣明:对于资管业务的转型我这样理解。转型之一是要回到资产管理业务的本质,做好资产管理。其次,注意两个方面,第一,怎样将与客户的契约关系反映在产品的形态上—我们确实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而不是所谓的隐形的负债,这就需要我们做产品的转型。第二是在投资方面,从以往传统的信贷业务转向资本市场的业务。银行的资管业务有一个本质不能丢,还是要结合银行的长项,比如我们对行业、对客户有长期的积累,我们有很好的经验,我们有非常强的内控体系。我们可以以此为基础,针对客户的需求,提供在投资方面综合的解决方案。归根到底,我们是全方位的,标准是成熟的。


何大勇:上个月去拜访四家银行系资管机构的时候,我们也问了一个问题,就是全球低利率环境下,资管怎么弄?他们也讲了一些投资策略,比如投资欧洲银行业的股权等等,这都是一些投资策略。但是我们发现这四家公司大部分的回答里面有一个共性,他们始终认为基础能力、平台建设依然是他们最主要的任务,包括风控体系、IT平台、投研体系。所以我们以为最终得到的应该是一些一箭双投的决策,但是最后基本都是技术体系的建设。


回头看银行理财业务,很多银行一万多亿的资管规模只有六七十人的团队在管理,所以平台的建设、体系的建设还是至关重要的。经济环境有起有伏,经济周期往往是资管赚钱的好时点,但技术体系的投资和建设对银行资管来讲同样很重要。


宋福宁:这个问题到现在为止我也没有明确的答案。从个人理解来讲,理财要回到受人之托,代人理财这个方向,所有人去买理财产品都是希望有稳定收益。中国人并不都很富裕,大部分是工薪阶层,他们希望投资进去以后会有稳定的回报。我还是觉得何总说得对,现阶段如果实在搞不明白,也没必要去搞,还是要把内功练好,把平台建好。


《投资时报》:我们的银行业一直在往前走,包括在五百强的排名也越来越靠前,但是在这个领域上,跟国际机构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从这个角度上,未来,大家对中国资产管理市场的展望或者是私人银行业务的期许是什么样的?


聂俊峰:我们的愿望很简单,就是成为国内一流的机构,而且事实上家族信托业务应该比在座的这些银行私人银行要大得多。对资产管理行业的展望,我想就是一句话,借用今年年初非常流行的那部电视剧《芈月传》,大家还是要做芈月,而不是学她的姐姐芈姝,不要守着自己的出身而丧失了自己的格局,因为格局决定结局。


何大勇:第一,前景无限;第二,跨越尽头;第三,专业制胜;第四,回归本源。


汪圣明:两句话,一是不忘初心。我们2005年开始做银行理财,现在做资产管理,尽管十多年以来风风雨雨,但是我们的信念没有变化,就是要为客户、为银行的客户提供符合他们需求的、适合他们风险属性特点的好的金融产品。第二是相守前行。相守就是说我们现在面临的市场,大的宏观环境风险是不可测的,银行理财、银行资管还是要像前些年一样,要为客户守住风险底线,为客户做好客户的守门神,让客户相信把资金放在银行是安全的。


杨再斌:十二字:守住底线,回归本源,再上台阶。为什么守住底线放在第一?因为就是要守住受托责任的底线,现在商业银行体系内面临很多目标多元化,如何在这里面守住资管受托责任的底线是非常重要的,不然,偏离受托责任,将来对资管业务的影响会很大。第二个是回归本源。因为前些年资管业务的发展是对传统金融压抑的突破,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资产管理做到现在的规模以后,确实应该按照受托责任回归本源,就是向真正的资产管理业务转型,真正的资产管理业务有多种形式,有的是财富管理+资产管理+投资银行,有的是采用私人银行+资产管理等等,这个模式可以多元化,但是必须真正回归本源。第三个是再上台阶。中国资产管理业务走到现在,各家规模的增长已经没有像以前那样迅速,但还是能够通过引领性的创新实现规模的再上台阶,而未来这一部分势必将出现一些分化。


李岷:注重投研、跨界竞合、任重道远。实际上资产管理,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各个行业最主要的一个根源就是投资研究,无论商业银行做融资业务还是信用业务都是基于这个。作为资产管理业务,更大的是代表投资人、代表客户的利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在做任何的投资,前提是我们的投资研究有没有。这也是我们对整个市场今后的一个看法,也是对我们提升的一种要求。第二个就是跨界竞合,刚才杨总也提到了,在银行资产管理里面,今后怎么实现全市场的投资,这是基于投资研究框架下的全市场投资,不仅局限于银行的领域,其他的板块都会涉及。第三个是任重道远,因为市场非常广阔,这里面谁能发挥出自己的特点,谁能够把自己的资产管理的根本工作做好,非常考验功力,而这个过程任重而道远。


宋福宁:八个字,“前景广阔、追求卓越”。前面四个字还是想用“前景广阔”来代替“前景光明”,因为今天的论坛主题叫作突围与疾行。说突围,一定是觉得有前景,但是“广阔”可能比“光明”更好。因为如果我们要疾行,意味着前面一定是“广”才会疾行,不会找一条小路走,所以“前景广阔”更能够印证资管业务突围与疾行的概念。第二是对自身的要求,叫“追求卓越”,我想在座的各位本身就是专业的投资者,或者投资专家,我们对自己的要求也可以用追求卓越四个字概括,因为真正做到卓越的人并不多。


《投资时报》:确实我们都还在路上,还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去推进。资产管理行业是一个门槛低、淘汰率高的轻资产行业。我们既看到1988年成立的贝莱德经过不到三年就发展为全球最大的资管机构,也看到1994年成立拥有三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担任合伙人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在1998年的国际债市风暴当中折戟沉沙。


可以确定的是,未来资管行业空间巨大,其中银行理财所占的份额不容小觑。根据2015年底的彭博数据,全球前20家资产管理公司有11家拥有银行系背景,其中很多银行管理的资产规模已经超过了自身的资产规模。衷心地希望并祝福我们的银行理财能够借助转型之力,在中国乃至全球资管机构中占有一席之地。再次感谢各位嘉宾的精彩发言。(本文编辑整理自新浪财经《未来银行之路》财富管理分论坛讨论实录,未经演讲嘉宾审阅)




〖 推荐阅读 〗

乐视  |  奇虎360  |  京东  |  阿里  |  万科

金融薪酬榜   |   银行薪酬榜   |   证券薪酬榜

房企高管薪酬榜  |  信托江湖金手指

最难赚钱50公司   |   最易赚钱50公司

  最难赚钱10行业   |   最易赚钱10行业

最难赚钱20城   |   最易赚钱20城

2016就业薪金指南  |  毕业到哪儿找工作

“中国基金业马拉松大师榜·2016” 权益类

“中国基金业马拉松大师榜·2016” 固收类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