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一位前官员对中国房地产的非主流思考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网友评,“深度超过100个经济学家”,我补充,“还要加上”




   力挺土地财政,认同房价上涨,呼吁二次房改。你以为是咸鱼翻生了吧?


   非也。这是一位刚刚去职的官员对中国房地产反思的结果。这位学者型官员,在城市管理的一线,通过十余年的实践加思考,面对着今天中国房地产带来的泼天财富、滔天骂名和惊天困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给出了一套非主流的解释和应对之策。其思考的爆破力和地气感,相当中国最优秀的经济学家与之和。(详见《地产》本期封面专题《逆光耀眼——一位前官员对中国房地产的非主流思考》)

 

   这套被网友安上“深度超过100个经济学家”、在网上阅读量10+的系列观点,可概括成十二个字:去污名,解疑惑、提办法、避陷阱。


   去污名,对应的是被视为万恶之源的土地财政。在这位前官员看来,土地财政不是罪人,而是功臣;不是卖地圈钱,而是融资发展;不是短期行为,而是会在条件成熟的时候,被修正、改善直到替代。它为历史上未曾有过的大规模城市化找到了启动模式和资金。


   解疑惑,对应的是被视为万恶之果的高房价。在这位前官员看来,房价上涨是城市公共服务价值的积累,而不是炒作的结果。而高房价也起到了过量资金蓄水池的作用,对冲了凶险无比的通货膨胀。


   提办法,对应的是无房者的困境、他们与有房者之间日益拉大的财富鸿沟,以及从金融角度,盘活大量无法资本化的呆滞资产。这位前官员提出了二次房改的建议。意指以“以租代售”,即长期租金转化为房款的方式,将公共住房卖给以进城务工者、低收入者和初进职场者为主的群体。这个办法的作用有三:使无房者有房;使“非富者”有了财产性收入的源头;去库存、盘活资产、带动金融创新。


   避陷阱,对应的是以财产税(如房产税)替代间接税(如土地财政)的书生之策。


   从理性上说,中国的地和房,城市居民只有七十年的使用权,中国农民有大产权,但基本上没有转让权和抵押权,产权亦不完整。在此基础上征税,师出无名。


   在感性上说,人们最不愿意面对的,不是税收的数额,而是直接被征税的“税收痛苦”。《》上说,慈悲为怀的,当众翻脸怒斥过的唯二类人,其中之一就是税吏。


   风起于青萍之末。在新一轮调控到来之际,我们看到的,或许是一个说出真相的小孩。但这个小孩的观点并不是今天才有的,早在近十年前,该位前官员的主体观点就已见于中国颇有影响的主流媒体。但在逢政府就骂、遇市场就夸的学术暴力之下,这只不过增加了一个被掷板砖的新靶子罢了。


   但历史告诉我们,第一、能解决问题的真知灼见,都来自于实践、事实和真的数据;第二、它们往往都“出生伊始,其形必异”,对主流观点构成威胁和颠覆,备受排斥打击;第三、人们最终能接受和实施它们,绝对不是因为意识到其正确,而是主流办法已然失效,非用此不足以图存。


   此轮调控,不脱多年来“一脚油门,一脚刹车”之窠臼,但到今天,这个套路的边际效用已然耗尽(此事体大,容另文详述)。简单说来,原因有四,一、对大部分人来说,房价已过高;二、再大的刺激政策,对大多数低梯度城市作用甚微;三、货币放水有用,但不能普渡众生,不然就美国次贷了;四、解决不了无房者的绝对贫困。


   此时,该官员的非主流观点再次得以流传,恐有后着。如果做一个进取的预测,或许不久,中国的房地产政策会有一次巨变。


   巨变的要点在于增量改革,不开罪任何大的群体集团。循此原则,则二次房改有可能成为突破口。


   早有鄂尔多斯的房票尝试,现有北京新一轮调控中开发商持有部分住房的规定,中有去年万科曾灵光乍现的一个说法:建设一批只租不售的住宅。其实,二次房改的草蛇灰线,已有伏脉可寻。


预感

里尔克

 

我像一面旗帜被空旷包围,

我感到阵阵来风,我必须承受;

下面的一切还没有动静:

门轻关,烟囱无声;

窗不动,尘土还很重。

 

我认出风暴而激动如大海,

我舒展开又卷缩回去,

我挣脱自身,独自

置身于伟大的风暴中。


(北岛译)


End


往期阅读


  1. 分蛋糕与做蛋糕

  2. 【旧文一篇】从王石看宋卫平:?

  3. 飞越疯人房



义乌国际商贸城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