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不能杀死你的,最终会使你更强大丨法边•原创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不能杀死你的,
最终会使你更强大
 
文丨阿朵
 
鲁迅的一生中,有两个人改变了他的命运,或者说,有两类人迫他试图去改变自己的命运。一个是叶天士,另一个就是衍太太。一类是中医,另一类就是流言家。
 
有两年多的时间,因为父亲的病,鲁迅和中医(“名医”)几乎成了“朋友”——他隔日要到周家出诊一次。名医的问诊费是昂贵的,何况是隔日一次的问诊。那时周家正从小康之家而堕入困顿,如他在《呐喊》自序里说到的,他常常要从当铺高高的柜台下在侮蔑里接过钱,再到药铺里去抓药。这之后自然就如《父亲的病》里所说,要到百草园寻原配的蟋蟀或到旷野里觅经霜三年的甘蔗当药引,——然而父亲的病却仍然在日益的坏下去。
 
对于这个“名医”,鲁迅在《父亲的病》一开头就讲了当时盛传的他医死人的故事,正文开始好久却都没愿提及他的名字,后面说到曾因一味“梧桐叶”治愈病人而出名的“叶天士”时,我都不敢确定这是不是前面一直说给他父亲医病的“名医”。这个名医最终给父亲推荐了另一个“名医”,叫陈莲河的。陈莲河有名的处方是“败鼓皮丸”(就用打破了的鼓,制成的丸药,治疗水肿。因水肿身体是鼓着的,说是用破鼓做成的药,就能破了这鼓),药服用了一百多天后,父亲最终躺在床上只剩下喘气的力了。陈莲河最后出了一次诊,是特拔(平日诊费一元四角,特拔10元),开了一味药,连药引也马虎了,只说中医医病但不能医命,交待病人还是去看看有没有什么冤愆之类的吧。
 
这段经历留给鲁迅的印象是深刻而痛楚的,被误诊的父亲肉体上承受的痛苦,家境因此的愈加败落,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世人“真面目”的嘴脸,于他都是难以磨灭的记忆。中医在他的眼里从此就是庸医和骗子的代名词,在小说《弟兄》里忍不住也加了个情节对中医进行讽刺,——沛君为了弟弟的病找了西医,等西医等得着急了,就找了一个中医先去看看,那个中医的名字叫“白问山”,——名字本身,隐含着对中医的挖苦。自然结局也正如白白去问空山,那中医将疹子误诊为猩红热,而且还说是“能治”的病,不过“要看府上的运道”如何。
 
鲁迅后来到日本留学,最初想到要学医——学医医治国民的病体,缘于父亲生病求医的这段经历。
 
然而最终让他下定决心离开,做出“那么,走罢!”决定的,却是衍太太。
 
鲁迅小说中的女人,无论祥林嫂还是豆腐西施,美好的形象并不多,然而至少还是可同情或可怜悯的。唯有这衍太太,这个并不是小说中杜撰出来的女人,却是一个只可憎恶的形象。
 
童年的记忆中,她是“好脾气”的。比如说罢,孩子们早上看到水缸里结了冰就去拿了吃,别的太太看见了会喊,“别呀,吃了会肚子疼的”,而她则不,她会欢喜地鼓励他们吃,让他们看谁吃得多,而这个时候若碰巧有哪个孩子的家长走过,孩子碰巧吃得肚子不舒服了,她会马上责备的语气对孩子说,“啊呀,你看,我说不让吃不让吃,你偏吃,肚子疼了吧?”。
 
这个衍太太,是鲁迅从叔祖周子传的妻子,在《朝花夕拾》的十篇文章中,两篇里鲁迅提到她。前面说到的细节出自《琐记》,《父亲的病》里,结尾说在父亲快不行了的时候,是这个衍太太大声地催他不住喊着“父亲!!!”,在他的喊叫中他父亲很痛苦地离开了人世。
 
——鲁迅说,他疑心这是他对父亲所做的最大的错处。
 
鲁迅的父亲去世以后,鲁迅也逐渐地大了,再到她家去就是大人一样地聊天,这时开始愁穷了。衍太太说,你母亲的钱不就是你的钱么,花她的就是。鲁迅说母亲没钱,她就说珠子之类的首饰总该有的吧,找找抽屉柜子里。鲁迅觉出这话的异样,就再不到她那里去了,然而不久就有流言传出,说他已偷了母亲的东西去卖。
 
鲁迅说,他是知道流言的出处的,倘是现在(写文章时),但凡有地方发表,他一定会骂出狐狸尾巴来,而那时,却觉得自己真如犯了罪,而且怕见母亲的爱抚,于是决定走了。
 
从故乡到日本,从日本到北京,从想成为医生医治病体,到拿起笔试图唤醒魂灵,鲁迅的出走不能不说是一场生命探索和华丽转身的旅程,而且,他因此最终寻到了灵魂的归依,和生命表达与战斗的最好方式,——用笔。这世上向来不缺流言家,向来不缺心怀恶意者,对衍太太之流鲁迅“一个都不原谅”,在那个并不光明的时代,他成了一名决绝的战士,把笔掷向更深的夜,更虚的空。
 
尼采说:那些没有杀死你的东西,最终会使你更强大。诚然。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