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苏东坡后裔迁入南充? 清代牌匾揭秘“苏氏史迹”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苏东坡后裔迁入南充?
清代牌匾揭秘“苏氏史迹”



     苏姓祠堂旧址

    “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父子闻名天下,至今四川省眉山市仍建有“三苏”纪念馆。长期以来,国内不少从事“三苏”研究的学者认为,由于少有史料证明“眉山三苏”曾归蜀,导致其后裔是否回蜀成谜。有南充籍专家经过几十年考证发现,西充县鸣龙镇有“三苏”后裔定居,其为苏轼(苏东坡)后裔4个分支。目前,该发现已引起西充县文馆所和《中国文物报》的关注。    


     长期考证:发现“三苏”后裔归蜀证据

  据悉,这一发现,是老家在西充县鸣龙镇的历史学研究者苏敬修考证的结果。他耗费几十年,编撰出了《苏氏族谱》。今年2月初,年过九旬的苏敬修因病辞世。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就协助他参与这个历史考证的南充籍专家、西北工业大学教授苏克和在对其这项发现进行证据完善和实地考查后,撰写了考证文章发表在《中国文物报》上,并续编完善了西充《苏氏族谱》。

  考证发现,20世纪70年代四川省眉山市城南修文乡出土的《苏符行状》墓碑中记录,苏轼之嫡孙苏符(苏轼长子苏迈之次子)晚年归蜀,他生有6子,眉山市至今仍保存有《苏氏族谱》,而绵阳市梓潼县苏家湾保存的“苏家支派碑”,也记载有“三苏”后裔早在明朝就已在当地定居。


  清代牌匾:记载“三苏”后裔迁居西充

  昨(18)日,52岁的苏克和告诉记者,西充县鸣龙镇有不少苏姓人聚居,当地李桑坝曾建有苏姓总祠堂。苏敬修走访获知,当地曾有旧版的《苏氏族谱》传世,但如今已经失传。线索中断后,苏敬修毫不气馁,继续奔走考证,进一步从眉山当地苏氏后裔年长者处获知,当地苏氏祖茔墓志上记载有“金、银、凤、集四祖(三苏后裔)迁入梓潼城,再迁川北跑马坪,以滤布纺织为业”,证实了“三苏”后裔迁居川北。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苏敬修在进一步考证族史时又发现,西充县鸣龙镇当地老辈人苏德章家中保存有当地“苏氏总祠”正厅金字大匾,这块匾记载为“康熙二十二年”而立,因改作门扇幸存下来。匾上还刻有“眉山一脉”四个大字和若干小字,匾额右侧刻有文字四行,文字证实了“三苏”后裔当年确迁入了鸣龙镇李桑坝。“这块匾曾送到眉山三苏纪念馆验证。经该馆证实为苏轼后裔记载。由此,我们判定西充县鸣龙镇的苏姓者系苏轼之嫡孙苏符的6个儿子的后裔,由眉山迁入。

  

  学者揭秘:西充苏氏后裔分为四房

  “西充鸣龙镇的苏氏后裔分为四房,苏敬修老人是四房,我是长房,他比我辈份高很多,为了进一步验证他几十年考证的成果,今年春节,我再次回到鸣龙镇,对李桑坝至今仍残存的苏姓总祠堂旧址及‘苏氏总祠’正厅金字大匾进行了实地拍照取证。”苏克和说,在对苏敬修编撰的西充《苏氏谱族》进行参考后,他撰写的历史考证文章,也引起了《中国文物报》的关注。该报记者庞博表示,这段历史考证问世后,苏敬修撰写的西充《苏氏族谱》,还被“苏学”研究专家、北京大学教授管成学主编的《新编苏氏总族谱》收入其中。

  昨日下午,西充县文管所所长何凡表示,他们已收到西充县鸣龙镇发现“三苏”后人的考证资料及相关图片,“我们将尽快指派专家前往鸣龙镇进行实地考察论证。如果苏氏总祠正厅金字大匾确为清朝时期‘三苏’后裔所立,那么这个发现将很有历史价值。”何凡如是说。

  

  历史教授:

  “孤证”还需进一步考证

  西华师大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金生杨说,苏轼嫡孙苏符晚年的确归蜀,上述考证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不过由于正统文献中关于苏符后裔的记载极少,目前的发现属于“孤证”,还需要更详尽的证据来证明苏轼后裔归蜀后的传承脉络,以进一步证明西充鸣龙镇的苏姓者是苏轼后裔。

  金生杨介绍说,在宋朝“三苏”中,关于苏轼后裔的文献考证资料最少,有可能是因为苏符后裔中少有杰出人物被记入文献,导致其后裔传承难以考证。他说,南充存在苏轼后裔的这个发现,虽然从学术考证上来说,仍需要进一步考证。不过,如果当地发现的祠堂牌匾确为“三苏”后裔在清朝时期所设的话,至少可以说明,在清朝时期当地有一个很有名望和地位,且自称“三苏”后裔的大家族存在,同时牌匾保存时间如此之久,也具有历史研究价值。

  金教授同时指出,“三苏”作为历史文化名人,具有广泛的文化影响力,南充的发现从这个意义来讲,无论是对城市历史发掘,还是促进文化影响力的提升,都具有很高的价值。“虽然苏轼后裔的考证很难,同时在国内学术界也存在争议,但南充的这个发现,仍然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苏克和/图 南充晚报记者 张驰/文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