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作家谈创作]燃烧的背影(后记)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燃烧的背影(后记)


 

这本集子我差不多写了三十年,三十年前的1985,第,决定每年的910日为教师节。那一年,我还不满20岁,正是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一个对未来、对文学充满梦想的年龄。

当时,各级政府对第一个教师节的举行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那一天注定是教师们感到自豪而又狂欢的盛大节日。县文教局抽调教育系统的老师和县内知名作家,成立了一个专门的编辑团队,准备为第一个教师节的到来,精心组织和编辑出版一本反映教师工作和生活的文学作品集,以此为第一个教师节献礼。非常荣幸,我的第一篇小说《月儿,好圆》被选入到了这本书中。

后来,那一本书正式出版的时候叫《红烛颂》。封面上一只燃烧的红蜡烛,就像一个教师的背影,倒剪的双手拿着一本教科书,正好诠释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全部内涵。而我作为刚刚走出校园,走上社会而怀揣文学梦想的年轻人,一篇非常稚嫩的小说,竟然也被选进了此书,这是令我万分激动的事情,我的第一篇小说居然变成了铅字。当我捧读这本书时,那散发着墨香的一篇篇小说、散文和诗歌,激励着我对未来文学的种种梦想的实现,这是一个多么大的鼓励啊!但是,文学的道路并不那么一帆风顺,要坚持走下去却并非易事。值得庆幸的是,当年把我那篇稚嫩的小说变成铅字的编辑老师就是我的恩师张季泉老师,在他的精心教导和他的每一部文学作品的熏陶下,我年轻的灵魂深处植下了文学的幼苗,在张老师的指导下,我对文学慢慢有所感悟、有所启迪、有所收获,文学是洗涤和净化灵魂的心灵鸡汤,我的处女作能够变成铅字,能够怀揣文学的梦想扬帆启航,这与张季泉老师的关爱和他的谆谆教诲还有他的一篇篇作品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有很大关系的。那篇稚嫩的处女作,能够在第一个教师节出版的《红烛颂》一书里发表,这对我具有一种特殊的意义,也见证了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对一个文学爱好者的深远影响。

有师是福,我不由得从内心深处发出感叹。

回顾这三十余年对文学产生的情结,我不能说对文学达到了何种痴迷的程度。其实,我是以一种十分平常的心态来对待和热爱文学的。因为,除了文学,我认为还有比文学重要得多的东西。譬如,我需要一个稳定的工作,需要有一个稳定的收入来养家糊口;譬如,我需要结婚生子,需要为家族传宗接代而担负起家庭的重大责任;譬如,我需要关心孩子的成长,需要把他们培养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需要对他们付出抚养和教育的责任和义务;譬如,我需要孝顺双方的父母,扮演好一个好儿子、好女婿的角色,需要处理好兄弟姐妹和亲戚之间的那种割舍不了的亲情关系;譬如,我还需要在工作上进步,在平凡的事业上做出一点不平凡的成绩,希望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我还需要交一些懂得友谊、懂得珍惜、懂得感恩、重情重义的社会朋友,我还需要……这此都是人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正常形态,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存和生活需要,如果没有了这些,那纯碎地只为了文学、为了文字,这样的人会被社会归为另类,是和社会格格不入的、脱离生活主流的伪作家。这样对文学痴迷又有何用?至少可以断定,这样的伪作家注定是写不出什么好作品的。如果一个连生活都不热爱的所谓“作家”,你能奢望他写出接地气而又懂人性的作品来吗?无非是以“作家”的虚名玩玩文字而已。所以我要说,其实我们纷繁复杂、多姿多彩的生活才是社会的主流,才是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和动力;我们把每一天过得真实而充沛,过得对社会、对人类、对家庭、对自己有那么一点点的意义,再笨的头脑,也会有文学飞翔的翅膀,这飞翔的翅膀就是对文学最大的敬畏和崇敬。当我们拥有了火热的生活,当我们经历了生活的磨砺,当我们对生活有了深刻的感悟,当我们积累了五彩斑斓的生活,我想,我们的文学梦想就开始了飞翔,我们的精神家园就有了寄托,我们对生活真挚的情感就会在笔端得到宣泄和流露,那些从心灵和灵魂深处涓涓流淌出来的文字是真实的,真实得没有任何编造的痕迹。

有师是福,其实生活就是文学创作的最好的老师。

我说这本集子写了三十年,其实就是我在为忙碌的生活奔波而荒废了文学所找的托词。因为文学,三十多年来我写写停停,全然没有某些人所说的对文学的那种痴迷和坚持,因为,我需要创造我更好的生活,我需要过有尊严的生活。

随着岁月的磨砺和磋砣,我对生活、对文学有了新的认识,重拾文学之笔的那年冬天,我坚持写下了一部长篇《冬日暖阳》,小说出版后产生了一些反响,专家、学者也给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这使我对文学有了更进一步的新的认识,虽然说不上有多么深刻,但从此也就爱恋上了文学。从第一个教师节的那篇铅字小文到出版长篇小说,这一晃就是二十多年。当年那个不满20岁的愣头小伙子,现在也快年过半百,那位辅佐我文学的张季泉老师也早已作古,而他的家人早就成为了我的亲人,我们几十年如亲戚一样地走动,这也许就是文学魅力的人性使然;恩师难忘,难忘恩情,我时常回忆起《红烛颂》封面那个燃烧的背影,那个“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的红蜡烛,那红蜡烛和张季泉老师的背影时常叠加在我的脑海里面,终生也不能忘怀。

时间是最好的老师,我感谢生活的磋砣和磨砺。

当我人到中年,在文学的道路上蹒跚前行的时候,我得到了南充文学届众多老师的帮助与扶持,是他们给我插上了文学飞翔的翅膀,而我却是一只笨笨的小小鸟,怎么也飞不到理想的高度。李一清、郭宪伟、魏继新、曹雷、刘泽笑、萧红涛、陈天忠、熊德光等文学届前辈们对我的影响,给了我潜移默化的滋养,使我对文学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譬如,文学作品如何以发现的独到眼光反映社会、揭露真相、传达人类普遍存在的社会价值,鞭挞社会中存在的丑恶现象和挖掘人性的弱点,如何用文学的社会功能和艺术表现手段,传递人类的正能量,在郭宪伟老师两次为我的小说所作的序言中,我找到了答案,他所作的序言不仅仅是为我的小说增添色彩,而更重要的是为我的文学前进的道路指明了方向。当我准备结集出版这部小说集的时候,我的确曾为找谁写序而犯过难。说实话,我一而再地找郭老师的麻烦,内心却始终有开不了口的顾虑,因为这会给人家增添不少的思想负担,也会打扰别人的正常生活。当我厚着脸皮给郭老师表达了这个请求之后,他竟然爽快地答应了,我忐忑不安的心里如释重负,我为我狭窄的心胸而感到汗颜。

为我的第一部小说集子写个序言,也算是为我三十年来的文学梦想进行一次检阅,郭宪伟老师所作的序言,为我今后的文学之路指点了迷津,使萦绕在我心头的迷茫、苦闷顿然消失,这本三十余年写写停停、断断续续而创作出来的小集子,也许就是我年青时代文学梦想的又一次启航。

文学路上,有师是福。

 

                                          2016年68日于营山朗池




作者简介:

晏良华,男,生于1967年1月,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新华文轩北京选题中心、北京职业作家俱乐部签约作家,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西部编剧同盟会员,南充市作协会员、南充市散文学会会员、南充市嘉陵江经济文化协会会员。现任四川省营山县委农村工作办公室支部委员、纪检员。

在中、省、市级刊物发表各类文学作品若干。散文《那一片槐树林》获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第二届玉龙艺术奖散文组一等奖;小说《村长的手机会唱歌》获四川省文化厅、人社厅“非
常梦想”第二届农民工文艺大赛二等奖;出版有长篇小说《冬日暖阳》。短篇小说《二毛和丫丫》改编成微电影,获第三届中国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微电影、最佳导演、最佳摄影三项提名;2016年1月获中国国际微电影节金羽翼奖项最佳观众好评奖。
 

作者联系QQ:781884064,   邮箱:    

 



营山微文学


本平台为文学季刊《营山文学》的选稿平台



欢迎关注  欢迎赐稿!

投稿邮箱:781884064@qq.com


[来稿须知]

       1、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小品等要求是原创作品,作者可自配各

类艺术美图。

2、来稿请使用WORD文档编辑纯文本格式,并附上作者简介(100字内为宜)及近照一张,以添加附件方式发送至邮箱781884064@qq.com

3、来稿均视为授权发布,文责自负,本平台有删除敏感文字的权力。

4、本平台已开通赞赏功能,稿酬由读者定,没有赞赏就没有稿酬,敬请周知。为联系方便,可加编辑QQ号781884064联系。

5、为联系方便,可加编辑QQ号781884064联系,也可扫描

联系编辑。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