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蛟龙号两潜印度洋 ,带你看3千米海底世界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散布在硫化物沉积物上的贻贝残骸


  当地时间3月23日和3月21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西北印度洋“天休”区又分别完成第11次下潜(总第133潜次)和第10次下潜(总第132潜次)任务。标志着中国大洋38航次第一航段海上作业圆满结束,“蛟龙”试验母船“向阳红09”随即启程返航。


机械手抓取海底岩石


  第132潜次,下潜人员为唐嘉陵、,及下潜科学家、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教授张朝晖,最大下潜深度3548米,水中停留时间10小时16分钟。蛟龙号在天休热液区沿测线调查观测,应用地热探针测量了沉积物地热梯度,完成了测深侧扫微地形测量,取得矿化围岩、热液硫化物及烟囱等样品。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首潜“天休”热液区,在近6小时的海底调查中只观察到1处中低温烟囱群。调查区域内随处可见坍塌的死亡烟囱体,白色的贻贝残骸散落其上,见证了深海热液区的兴盛与衰亡。


中低温热液烟囱群


  第133潜次,下潜人员为傅文韬、张奕、刘吉强,最大下潜深度3555米,水中停留时间9小时39分钟。在“天休”热液区沿测线开展调查,发现2个活动热液喷口,测量了热液喷口流体温度(最高温度307℃),采集热液流体样品,取得热液硫化物样品、地幔岩、短柱状沉积物插管、热液羽状流及热液盲虾等样品。航段首席科学家韩喜球表示,在“天休”的两次深潜调查为研究超镁铁岩型热液系统硫化物成矿作用、资源潜力及热液生物种群连通性提供了珍贵资料。


两种类似章鱼的深海生物


  航段首席科学家韩喜球介绍,,是本航次第一航段调查位置最靠南的一个热液区。在以往大洋航次中,我国科学家曾在该区域观测到多个坍塌的死亡烟囱体、块状硫化物与热液沉积物等现象。此次下潜进一步证实了以往的调查结果,初步了解了该热液区硫化物分布情况,为后续潜次深入调查和精细采样打下了良好基础。


  据悉,“天休”热液区由我国科学家于2015年发现。此前虽有国外科学家在该区域多次调查,但都未发现热液喷口。“天休”意为上天赐福,出自《诗经·商颂·长发》中的“为下国缀旒,何天之休”,寓意该热液区的发现犹如天降福祥。


布放133潜次标识物


  现场总指挥于洪军介绍,本航段是蛟龙号首次在西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调查区下潜,先后在卧蚕、大糦、天休等热液区开展了11个潜次的调查工作,首次获得西北印度洋脊热液流体样品,采集了宝贵的视像资料和地质、生物样品,多次测量活动热液喷口温度,其中最高温度达358℃,体现了“蛟龙”定点精细作业的强大优势。


“蛟龙”在天休热液区发现的活动烟囱群


  本航段中,我国第二批潜航员首轮独立主驾驶作业全部完成,6名实习潜航员均熟练驾驶蛟龙号在热液区复杂环境下安全顺利地完成了既定下潜作业任务,取得了丰硕的科考成果。现场总指挥于洪军认为,面对下潜过程中出现的接地值升高、机械手故障等突发情况,第二批潜航员沉着冷静、反应迅速、处理得当,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职业素养,已经具备了独立承担下潜作业任务的能力。


栖息在海底硫化物上的海葵


  据悉,根据计划“向阳红09”船将于4月7日停靠三亚,结束第一航段。进行人员轮换和物资补给后,将赴南海执行第二航段任务。


大家都在看


要不要“逃离北上广”? 看看这5个年轻人的故事


他在北京地下建了“一座城”,给很多人送去光明





主 编丨杨鸿光 编 辑丨乔梁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