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通解红楼梦09 |《红楼梦》是谁家故事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导读

第一回有一首偈云:“无材可去补苍天”就是在讽刺雍正帝胤禛,本无经天纬地之才,因此颇不受康熙帝的重视,没有堪过大任。“此系身前身后事”,就是提示《红楼梦》故事的发生年代是在雍正的“身前、身后”,就是康熙末期、雍正朝和乾隆初期的这几十年里。

作者寄语
(头条号签约作者)
如果您看其它红学家评说《红楼梦》后,
   仍有太多的未解问题,
   请尝试换个角度来看《红楼梦》。
加瑞华老师微信weishuohonglou(微说红楼的拼音),
   加入读者群,有很多红迷朋友在等你哦,敲门:红楼梦。




通解红楼梦09 |《红楼梦》是谁家故事


    从《红楼梦》面世以后的二百多年里,关于它究竟讲的是谁家的故事,即红学中的“本事之谜”,人们一直在猜测。本事意即:本来其事。无数人想从探寻《红楼梦》真事隐去的究竟,索解出其所隐藏的秘密。甲戌本《红楼梦》开篇的凡例写道:

   此书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既有“隐”,难怪人们要“索”,于是便有了种种说法。在这诸多的说法中,以下四种说法最著名:纳兰明珠家事说、清世祖与董鄂妃故事说、,以及曹雪芹自传说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四篇《清之人情小说》中写道:

   盖叙述皆存本真,闻见悉所亲历,正因写实,转成新鲜。而世人忽略此言,每欲别求深义,揣测之说,久而遂多。今汰去悠谬不足辩,……而著其世所广传者于下:

   (一)纳兰成德家事说

   自来信此者甚多。陈康祺…因及其师徐时栋(号柳泉)之说云,“小说《红楼梦》一书,即记故相明珠家事,金钗十二,皆纳兰侍御所奉为上客者也,宝钗影高澹人;妙玉即影西溟先生:‘妙’为‘少女’,‘姜’亦妇人之美称;‘如玉’‘如英’,义可通假。……”侍御谓明珠之子成德,后改名性德,字容若。张维屏(《诗人征略》)云,“贾宝玉盖即容若也;《红楼梦》所云,乃其髫龄时事。”俞樾(《小浮梅闲话》)亦谓其“中举人止十五岁,于书中所述颇合”。然其他事迹,乃皆不符;胡适作《红楼梦考证》(《文存》三),已历正其失。最有力者,一为姜宸英有《祭纳兰成德文》,相契之深,非妙玉于宝玉可比;一为成德死时年三十一,时明珠方贵盛也。

   (二)清世祖与董鄂妃故事说

   王梦阮沈瓶庵合著之《红楼梦索隐》为此说。其提要有云,“盖尝闻之京师故老云,是书全为清世祖与董鄂妃而作,兼及当时诸名王奇女也。……”而又指董鄂妃为即秦淮旧妓嫁为冒襄妾之董小宛,清兵下江南,掠以北,有宠于清世祖,封贵妃,已而夭逝;世祖哀痛,乃遁迹五台山为僧云。孟森作《董小宛考》(《心史丛刊》三集),则历摘此说之谬,最有力者为小宛生于明天启甲子,若以顺治七年入宫,已二十八岁矣,而其时清世祖方十四岁。

   

   此说即发端于徐时栋,而大备于蔡元培之《石头记索隐》。开卷即云,“《石头记》者,。作者持民族主义甚挚,书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而尤于汉族名士仕清者寓痛惜之意。……”于是比拟引申,以求其合,以“红”为影“朱”字;以“石头”为指金陵;以“贾”为斥伪朝;以“金陵十二钗”为拟清初江南之名士:如林黛玉影朱彝尊,王熙凤影余国柱,史湘云影陈维崧,宝钗妙玉则从徐说,旁征博引,用力甚勤。然胡适既考得作者生平,而此说遂不立,最有力者即曹雪芹为汉军,而《石头记》实其自叙也。

   (四)谓《红楼梦》乃作者自叙

   与本书开篇契合者,其说之出实最先,而确定反最后。嘉庆初,袁枚(《随园诗话》二)已云,“康熙中,曹练亭为江宁织造,……其子雪芹撰《红楼梦》一书,备记风月繁华之盛。中有所谓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末二语盖夸,余亦有小误(如以楝为练,以孙为子),但已明言雪芹之书,所记者其闻见矣。而世间信者特少,王国维(14)(《静庵文集》)且诘难此类,以为“所谓‘亲见亲闻’者,亦可自旁观者之口言之,未必躬为剧中之人物”也,迨胡适作考证,乃较然彰明,知曹雪芹实生于荣华,终于苓落,半生经历,绝似“石头”,著书西郊,未就而没;晚出全书,乃高鹗续成之者矣。

   以上四说中,其一的纳兰成德家事说(即明珠家事说)从清乾隆末年直至民国初年都甚有影响。纳兰成德(为避太子胤乳名“保成”的讳,改名性德)其父纳兰明珠是康熙朝著名的宰相,权倾朝野,家资累万。他勾结朋党、结交名士,是当时京城豪门。《红楼梦》隐喻明珠家事,提出此说法的竟然是乾隆皇帝本人,最早见于赵烈文《能静居笔记》记载:

   曹雪芹《红楼梦》,高庙(按指乾隆)末年,和(和珅)以呈上,然不知其所指。高庙阅而然之,曰:'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后遂以此书为珠遗事。

   今天人们对纳兰性德可能是宝玉原型的提法已经忘记。此说的主要缺陷是:纳兰性德去世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年仅三十一岁。性德去世时,他爹纳兰明珠“方贵盛”,因而不可能有末世衰败的气象。另外,性德比曹雪芹的爷爷曹寅还要大5岁,曾与曹寅同为康熙伴读,后同为康熙侍卫。曹雪芹开始作《红楼梦》时,纳兰性德已经去世近六十年了,很难想象曹雪芹会用性德作为模特。如今虽已考证出曹雪芹的大量家事,似乎此说可以算是尘埃落定,但仍值得研究的是乾隆老爷子的态度。和珅献上了《红楼梦》,他自己也读不懂,乾隆皇帝“阅而然之”,就直接指到了“明珠家事”。乾隆皇帝凭据什么,能一眼指出这是明珠家事?又为什么非要把《红楼梦》故事硬摊派到明珠家呢?关于这一点,我们将在本书的续篇《通解红楼梦:名园筑何处》中再详细论说。

以上四说其二的“清世祖与董鄂妃故事说”,看似缠绵委婉的宫廷秘事,在前人的仔细考证下也不可能发生:如果按小宛于顺治七年入宫的话,顺治帝那年只有十四岁;而董小宛已经二十八岁,整整比顺治帝大一倍。二十八岁的小宛怎么可能进宫,不也太老了吗?要知道那时十五岁就是又一代人了。

   ,。”而影响深远。在蔡元培先生的《石头记索隐》里认为,书中“本事”是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复以层层障幕掩盖之。认为《红楼梦》中的大多数人与事都有所影射。比如,宝玉是指传国宝玺,贾宝玉即指伪朝的皇帝;“金陵十二钗”则影射围绕着皇帝的诸多清初江南名士。关于此说,我们会在本章第二节再详细辨析。

   蔡元培作为民国名人,在学界有很高地位,他的红学研究自然颇受世人关注。《石头记索隐》从1917年商务印书馆单行本发表,到1930年已出至第十版,可见其影响非同一般。

   五四时期,蔡元培、胡适共事于北京大学。两人在《红楼梦》的研究上意见相左,进而演化成公开辩论。与当时蔡元培之社会名望与地位相比,胡适只是小辈,但胡适在论战时相当不留情面,谓之“走错了道路”,“大笨伯”、“笨迷”,“很牵强的附会”。蔡元培是胡适的上司,但蔡元培并未因此学术纷争而排挤胡适。与此相反,蔡元培不仅亲自推荐、重用胡适,还托人为他找到难于搜求的敦诚诗作《四松堂集》。,学术思想的自由平等”。蔡、胡的红学之争,因蔡元培先生的雅量而成为佳话。我们希望读者注意的是:蔡、胡的红学之争论辩,主要发生于1921年至1922年间,激辩的年份是1922年。又过五年后的1927年,胡适先生才从藏书人胡星垣手里,买到了珍贵的甲戌本。在此之前和之后的若干年,甲戌本并没有公开面世。

   曹家自传说由胡适先生在1921年发表的《红楼梦考证》中明确地提出《红楼梦》是曹雪芹自传,他说,“《红楼梦》是一部隐去真事的自叙,里面的甄贾两宝玉即是曹雪芹自己的化身;甄、贾两府即是曹家当年的影子”。俞平伯先生早年也持相同观点,但在不到两年后就提出要对《红楼梦辨》进行“修正”,否认了自传说。后人很难评价胡适先生对于红学的贡献,他先藏有程乙本,由亚东图书馆重印,并推广流传开来。后来收藏到甲戌本以后,却从不轻易示人,也没有再对甲戌本做出深入研究,也不再坚持《红楼梦》自传说。除去他后来热衷于从政的原因外,我们觉得正是甲戌本众多的脂批里,透露出来脂砚先生本人是宝玉重要的原型之一,这样直接否定了他的曹雪芹自传说。胡适先生无可坚持之后,周汝昌先生接过了接力棒,执着地将“自传说”跑到终点。

   以上四说,在前两说基本被驳倒后,以蔡元培先生为代表的索隐派,与胡适先生为代表的考证派逐渐成为两大对立的红学阵营。周汝昌先生在对曹家做了大量考据后,考证派红学一家独大,索隐派红学逐渐式微。但是周先生的考证派红学,依然没能解决《红楼梦》真事隐背后,到底是隐喻着什么?据周先生的考证,曹家一直人丁稀少,后继乏人,两次过继旁支。曹雪芹如何“自传”出贾家宁荣两府如此规模的大家气象?考证派最大的死结是曹雪芹的生年。按周汝昌先生《红楼梦新证》,曹雪芹如果出生于雍正二年,雍正六年曹家被抄,随即全家人口解送上京,雪芹当时最多虚岁5岁,他并没有享受过曹家江南的繁华盛景,怎么“自传”出《红楼梦》这一部绝大典制文字?并且红学考证派也没有对前两回甄家“小荣枯”与后面贾家“大荣枯”的内中关联做出合理的解释。

   因此我们将延续蔡元培先生的思路而思考下去。并且要抛弃《红楼梦》八十回后程高的续书情节、和民国初年“排满”的时代局限对于蔡先生思路的影响。,才会相对地更接近于《红楼梦》到底是谁家故事的本质。曹寅是康熙宠臣,世袭三代织造官,曹家却被雍正帝以亏空名义查抄,查亏空只是表面,暗地里却是对于曹家结交八爷胤禩和九爷胤禟的清算。雍正帝就是曹家的死敌。

   《红楼梦》既然起笔就下惊人之笔,以“娇杏比喻矫召”,以丫头“娇杏”麻雀变凤凰扶了“正”,直指雍正矫诏篡取天下谋了“正”,正是作者的大比托,大喻意。作者抛出了“娇杏比喻矫召”这一枚黄澄澄的重磅炸弹,指奸责佞、贬恶诛邪,直指雍正借不正当的手段矫诏篡位。那么开篇这一段甄家“小荣桔”所隐的时代背景也就完全清楚了。


   第一回有一首偈云: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这首诗作者不称为“开卷诗”,却称为偈子。偈子是僧人用来阐发佛理的韵文诗。偈语“无材可去补苍天”有脂批曰:“书之本旨。”根据前面的揭秘,我们再重新审视这首偈诗:“无材可去补苍天”不就是在讽刺雍正帝胤禛吗?本来他在众皇子中才能平庸,本无经天纬地之才,因此颇不受康熙帝的重视,从来没有堪过大任。“此系身前身后事”,就是提示《红楼梦》故事的发生年代是在雍正的“身前、身后”,那么就是康熙朝的末期、雍正朝和乾隆朝的初期的这几十年里。    请继续关注《通解红楼梦》。


还没有加入微信读者群的朋友,请尽快加入。瑞华老师在微信群里辅导您精读《红楼梦》。群里每天安排话题讨论,同时可以认识一大波同道好友(✪▽✪)~



长按下方二维码3秒,现在就加入,还能赶上本回的红迷话题哦~


本文节选自:王瑞华、刘敏著《通解红楼梦之一:打破胭脂阵》

香港:华夏文化出版社,2014.5

(转发请注明出处)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索隐派红学研究的最新力作

众多解密《红楼梦》中,最淋漓痛快的文字



不管您对索隐派红学了解多少,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红楼梦》中存在有大量的碍语与隐语。《红楼梦》的故事情节是镜中花、水中月,这表面的幻相是真相的光影折射。

以往您所知所叹的,只是《红楼梦》表面的爱情故事,视角单一,线索错踪复杂,就像进了3D电影院,却没有戴3D眼镜一样,您看到的是真相与幻相重重迭迭之光影交汇。


本书经过解密分析,《红楼梦》开篇的娇杏姑娘,既非娇艳艳的杏花,也非甜丝丝的蜜杏,而是一枚黄澄澄的重磅炸弹:以丫头“娇杏”麻雀变凤凰扶了“正”,直指雍正矫诏篡取天下谋了“正”,正是《红楼梦》的大比托、大喻意。“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一对千古未闻之楹联,说得不是处世哲学,不是色空转换,而是当时的没人敢提及的雍正矫诏篡位的丑闻——四阿哥胤禛冒充十四阿哥胤祯继位。一场风花雪月的情事,。

本书所给您提供的,就像是3D电影院的一副3D眼镜。您姑且潜下心来,以传国玉玺的身份来看宝玉,以康熙十二子的身份来看十二钗,用以往完全不同的新视角,来入情入理地体察《红楼梦》,您一定会得到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更多的感慨和顿悟,解开以前所不能理解的谜团和疑问,进入到一个更加精妙绝伦的艺术境界。



本文看得不过瘾?? 想要纸质书《通解红楼梦》吗?



 点下方“阅读原文现在就买书(可以留言给瑞华老师求签名哦)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