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国学专栏 | “文字一得”——触手可“及”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点击上方外青少英语 订阅!


北外青少英语微信公众号近期将推出程少峰老师的系列文字学知识介绍“文字一得”,敬请关注。


触手可“及”

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玩儿过“捉迷藏”的游戏:先选定一个人,蒙上眼睛或者背对着大家数数,其他人都会在这段时间里赶紧藏好。嘴里不停地问着“都藏好没有”,数数的人已经开始行动了。欢呼雀跃的声音里,前面跑,后面的人伸长了手臂使劲儿追,只要抓到,就算是赢了。仔细一想,这不就是“及”字所描绘的场景吗?


“及”是个会意字,它的上面是一个“人”,右下角是“又”,也就是人的一只手。合在一起,最初表示“赶上”“追上”的意思。后来简化以后,“人”和“又”两部分粘合到了一起,我们就很难分辨它原有的意思了。《论语·季氏》里说:“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就是见到善行就如同赶不上似地急切追求,见到不善就如同手触到了沸水一样急忙躲开。类似地,“望尘莫及”就是远望着前面那个人骑马扬起的尘土却无法赶上;“驷不及舌”就是说出去的话,用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上,也就是言语慎重的意思;“及时雨”就是正赶上需要的时候下的雨。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及”在深层意义上有以下两个特征:一是前后有交接;二是交接的范围很小。


“赶上”就是达到了某个地方,所以“及”有“到”的意思。“力所能及”就是凭自己的力量能够达到;“始料未及”就是刚开始预料的时候没有考虑到这种情况;“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就是城门失火以后,大家都赶紧用护城河里的水去救火,水被用完,就连累到了护城河里的鱼。类似地,“及第”就是名字排到了科举榜文的次第里面,“及格”就是达到了规定的最低标准。



《说苑》里有个“爱屋及乌”的典故。周武王攻克殷商之后,分别召见几位重臣,询问如何处置商王旧部的问题。姜太公说:“我听说如果喜欢一个人,就会附带着喜欢他屋顶的乌鸦;如果憎恶一个人,也会连带着厌恶他家的墙壁,所以应该斩草除根,不留后患。怎么样?”武王说:“不行。”接着武王就把邵公召进来,问他同样的问题。邵公说:“把那些有罪的杀掉,无罪的放归,怎么样?”武王说:“不行。”邵公出去之后,周公进来。武王又问他这个问题。周公说:“让他们仍旧住在自家的宅院里,种自己的田,不要因为旧朝新臣而有所改变,只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如果贵族有什么过错的话,都归罪于商纣王一人身上。”武王说:“平定天下的胸怀是多么广阔呀!凡是尊重士人君子的人,都是因为他们自己具备仁爱之心呀!”也是因为“爱屋及乌”,《诗经》里留下了“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的佳句。相反,如果对一个人恨之入骨,路过他们家墙壁时,都恨不得扔块石头,这就是“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其中的“余胥”就是墙壁的意思。


“不及”最初指的是现实中一个人追不上另外一个人。《史记·项羽本纪》里面说:“赵高果使人追之,不及。”这里的“不及”,就是追不上的意思。如果是两个东西拿来对比,其中的一个“赶上”了另外一个,就是“比得上”。《邹忌讽齐王纳谏》里面说:“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当然,“不及”就是“不如”“比不上”。《触龙说赵太后》里面说:“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及”除了表示到达某一个具体的地方,还可以表示到达某一个时间点。也就是说,“及”既可以表示空间概念,也可以表示时间概念。《论语·季氏》里面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这里的“及”都是到一定时间的意思。另外,古代很多年龄称谓里面含有“及”字。“及笄”就是女子满十五岁,根据《仪礼》,女子如已许嫁,则十五岁行笄礼:将发辫盘到头顶,用簪子插住,表示成年及身有所属。如果十五岁未经许嫁,则应到二十岁时行笄礼。“及冠”也叫“弱冠”,指的是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加冠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此外,“及艾”指的是男子满五十岁。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懂得时间紧迫的人,才能在短暂的一生中真正做出点事情。所以“及”字由“到某个时间”引申出“趁着”的意思。“及时”就是趁着这个时间,“及早”就是趁着时间还早。当然,也有的人把行乐当作人生最大的乐趣。《古诗十九首》里面说:“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及”还有“时间赶得上”“来得及”的意思。我们经常在地铁里听到这样的话:“走快点吧,来不及了!”“来不及”,就是按照这样的速度不能赶上某个时间点。相反,如果时间很宽裕,我们就会说“别着急,来得及!”类似地,“猝不及防”就是事情太突然,来不及防备;“后悔莫及”就是做了错事,后悔也来不及了;“迅雷不及掩耳”就是雷声很快,来不及把耳朵捂起来;“措手不及”就是事情来得太快,来不及着手应付。

本文转载自微信号“文字一得”,

作者程少峰,

北外青少英语经授权转载。


作者简介 


程少峰


现任教于北京景山学校。文字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字学。曾先后在《古汉语研究》《中国语言学》《说文学研究》《文字学论丛》《国学学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近年来主要致力于文字学和国学经典的推广和普及。少峰老师的“文字一得”,旨在弘扬和传播传统文字学,使之既有严谨的学术精神,又有亲切、活泼的形式,更好地与北外青少的小学员和家长们共同分享、探讨。


文字、音韵、训诂合称小学,不通小学则国学学习没有根基。故清朝张之洞曾言:“由小学入经学者,其经学可信;由经学入史学者,其史学可信;由经学史学入理学者,其理学可信;以经学史学兼词章者,其词章有用;以经学史学兼经济者,其经济成就远大。”


近世章太炎、鲁迅等都有渊深的小学功夫。对于今天的孩子而言,不明文字学等知识,在学校学习文言诗文就只能靠死记硬背,苦不堪言,反之则左右逢源,理解记忆皆能高人一筹,对克服文言难关,奠定国学根基多有帮助!




——王海兴老师



推荐阅读

  • 国学专栏 | “文字一得”——气“概”

  • 国学专栏 | “文字一得”——平“分”秋色

  • 国学专栏 | “文字一得”——说“之”

  • 国学专栏 | “文字一得”——说“精”


北外青少英语

有规划 有未来

Come Here Go Further

免费服务热线:400-000-7799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国学课程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