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捍卫的是常识,付出的是生命——北京东城小牌坊胡同手机速写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捍卫的是常识,付出的是生命——

北京东城小牌坊胡同手机速写


    北京东城小牌坊胡同位于东城区东南部,智化寺东侧,呈南北走向。北起东水关胡同,南止禄米仓胡同,东有二支巷通南水关胡同,西与大、小方家胡同相通。全长397米。属朝阳门街道办事处管辖。

    小牌坊胡同,明朝属黄华坊,称牌房胡同。清朝属镶白旗,称小牌坊胡同,据传,清乾隆时这里曾立过贤孝坊,故名。牌坊,是一种古代形状似门的高大建筑,一般是由封建帝王为表彰臣子功绩所建,用来记载这个人的功绩。修建地铁建国门站和绿地的时候,这条胡同被截去了一段。小牌坊改为建荣胡同。后恢复原名。现胡同内多为居民住宅。 

    原先在朝阳门内有贤孝牌。相传清乾隆时,有一妇人16岁丧夫,寡居此地三十余年,死后,人们给她立了一座“贞节坊”(也有人说是御赐)。后来人们就以这牌坊为标志,把这个胡同叫贤孝牌胡同。胡同北边有条窄胡同,叫小牌坊胡同,南边又长又宽的胡同叫大牌坊胡同。

    小牌坊胡同内有所小牌坊小学,1963年至1965年,这所小学有一名的代课老师叫遇罗克,。遇罗克(1942年5月1日-1970年3月5日),男,中国北京人。1959年从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毕业。

    遇罗克父亲遇崇基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土木工程系,母亲王秋琳也曾留学日本,归国后创办“理研铁工厂”,后来均被划成右派。因为出身资产阶级、右派家庭,遇罗克长期受歧视,虽然成绩优异,但两次被大学拒之门外。他先后当过农民、科技资料员、小学代课老师等,被捕前是北京人民机器厂的一名学徒工。

    1966年7月,遇罗克完成了《出身论》初稿,驳斥了当时甚嚣尘上的“老子英雄儿好汉,。

    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出身歧视曾长期成为中国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依据阶级成分被实际划分为三六九等,影响其就业、升学、入党、入团、参军等几乎所有与个人前途攸关的机会。遇罗克曾尖锐地质疑:“‘出身压死人’这句话一点也不假!像这样发展下去,与美国的黑人、印度的首陀罗、日本的贱民等种姓制度有什么区别呢?”围绕出身问题,遇罗克撰写了一系列文章,他提出“任何通过个人努力所达不到的权利,我们一概不承认”。

    ,原本印刷的三万份报纸在北京街头被抢售一空,不得不临时加印六万份。《出身论》在当时触动了全社会最敏感的神经,为当时许多出身不好的青年人提供了思想武器和精神解放的理论依据,在社会上引发了轰动。

    遇罗克终因思考而获罪,。青年诗人北岛目睹了北京工人体育场里万人欢呼下的最后审判,用诗记录下了自己的感受:“我并不是英雄/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一个人??”

    1979年11月21日,,宣判遇罗克无罪。1980年9月21日,《光明日报》发表《划破夜幕的陨星》一文后,全国纷纷刊载关于遇罗克的文章。遇罗克并未获得烈士称号,归还给遇罗克父母的,是他被关押两年多期间学徒工的工资。

    在《遇罗克遗作与回忆》一书的序言中,学者把思想者分成两类:一种人提出复杂、精深,甚至高度抽象、晦涩的理论,另一种人则在是非颠倒、指鹿为马的蒙昧和谎言时代道出常识般的真理。遇罗克是后者的代表,捍卫的是常识,付出的是生命。


    [编后:北京的胡同自有照相机以来,就有很多人拍摄,每一位记录者都有着自己的理解与情怀,都有自己的审美取向,我只是用手机将所看到的速写下来,其中也包括我对胡同的回忆和期望。文中所有的照片都是用手机拍摄的,文字资料都是在网络及图书馆搜集整理的,如有不妥之处还望直言不讳。]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