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2016中国学术期刊未来论坛——“学术期刊的质量把关与学术评价”专题论坛报告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来源:微信公众号“CNKI同方知网”


学术期刊的质量把关与学术评价

严肃社会责任  弘扬科研诚信

坚持质量第一  创新学术评价

编者按

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蒸蒸日上,学术期刊发展也相得益彰。但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我们应看到,学术不端事件频发、优质稿件外流、学术评价功能异化等诸多问题始终是制约期刊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传统期刊有必要借助新媒体技术提升内容质量、创新学术评价体系,承担起学术期刊的社会责任,弘扬科研诚信,推动科研发展。

在“中国学术期刊未来论坛”之“学术期刊的质量把关与学术评价”专题论坛上,来自编辑出版界及科研一线的专家学者各抒己见,充分探讨。结合自身办刊经验从多个维度分析了加强科研诚信和提升期刊内容质量的方法,并就业内普遍关心的学术评价问题,提出了极具参考性的意见和建议。

改进完善学术评价和人才评价体系,

遏制论文发表不良倾向

——陈兵

陈兵,,中国药学会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近来,学术论文发表领域丑闻不断。百余篇国际论文被撤回,曝光了代写、代投、伪造同行评审的国际论文“一条龙”服务灰色产业链;高校教师为评职称,出高价购买“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发现被骗;崭露头角的“科技新星”随即便陷入“神话落幕”的诅咒怪圈。这些现象说明现行学术评价和人才评价机制存在弊病,亟须改进完善。


有专家研究,学术评价体系有6个要素,即评价主体、评价目的、评价客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制度。评价主体和评价目的是龙头,具有很强的导向性。评价目的一是促进学术繁荣自身的需要,要进行成果鉴定,人才遴选和表彰;二是出于评价主体的功利性的需要,包括合理配置资源,对下属人员工作的绩效考核。评价客体是核心,包括对学术成果的评价,对学者自身的评价即对人才进行评价。评价标准及指标是准绳,有学术水平、学术贡献、学术影响力、学术创新力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和指标。


对照美国自然科学基金(NSF)的项目验收、英国经济与社会研究理事会(ESRC)项目后期评价、日本国立大学第三方评价所设定的评价内容发现,评价内容的内涵极其丰富,至少包括了理论产出、实践产出,以及对科学、社会、经济、文化、公共政策或服务、健康、环境或生活质量等的影响。学术论文只是理论产出如著作、期刊论文、会议论文、技术报告、咨询报告、技术标准等诸多形式中的一种;而实践产出则更包括了技术工艺、发明、专利、许可以及网站、数据库、实物收藏、音像、软件、模型、教育辅助资源或课程、工具、设备等。


通过比较,问题便显而易见:论文在学术评价内容中占据了主要地位,已经异化成为确定立项的主要依据、组织项目执行的主要方向、考察项目完成的主要指标。评价内容的异化牵动了整个利益链条,使评价体系的6个要素都随之发生偏离。


评价功能是论文和期刊与生俱来的属性,需要学术界正确认识和对待。改进完善评价体系要做加法,6个要素不能厚此薄彼,而是要均衡发展,尤其是评价内容,切勿让期刊论文一家独大。

学术期刊的质量提升与学术评价

——武京闽

武京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副主编,编审;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理事长、中国期刊协会常务理事。


学术期刊是学术研究成果和学术传承的重要载体。提高学术期刊的学术质量首先要正确认识学术期刊的功能和定位。无论是1906年创刊的《东吴学报》,以及同样有百年历史的《清华学报》《北京大学月刊》,还是现今数量庞大的学术期刊,都具有如下功能:一是交流交换知识,二是推动学术发展、促进学术传承,三是服务现实、服务社会,四是培养、推出学术新人。在这样的功能定位下,学术期刊理所当然地要以学术为本,要立足学术、服务学术。


如何理解立足学术、服务学术的功能?首先要了解目前学术研究的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面对快速发展和急剧变化的经济社会发展现实,社科类学术期刊必须组织和开展与时代要求相符合的社会科学研究,在办刊过程中,要关注和解决一些关键性问题。例如,如何更加突出和强化创新意识,用理论创新带动实践创新,为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如何更加突出“社会”意识,更注重社会科学研究的社会效果,使社会科学研究对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如何消除狭隘的专业分工,努力在不同学科之间、在同一学科的各专业之间实现新的整合与综合,大力拓展研究空间。


对以上问题的思考,落实到具体办刊过程中,就是:第一,突出“问题”意识和编辑策划意识,针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和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重要战略性问题,以专题的形式策划组织论文;第二,关注对涉及多学科的重大问题进行的综合性、跨学科研究;第三,坚持以学术为本,将刊发论文同参与及组织学术活动结合起来。


关于学术评价,这几年大家讨论得比较多。从整体上来讲,目前的几种评价指标基本上能够反映学术期刊整体的办刊质量。当然,我也反对以刊评文这种片面的评价方式,特别是对评价指标体系的滥用或者盲目追崇。我们要坚持学术期刊以内容为王,大家还是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术内容的挖掘、高质量学术论文的推出等方面,运用数字化媒体来扩大所发表论文的传播范围。


我认为,科学的评价体系能够促进学术期刊遵循其内在的规律和基本宗旨来发展;科学的评价体系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为学术期刊的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学术期刊与学术共同体、

学术需求和学术评价

——孙守增

孙守增,三级编审,长安大学杂志社社长、总编辑,陕西省高校学报研究会理事长, 。


学术,主要指专业知识的探索、理论体系的形成和系统范式的应用。欧洲文艺复兴以前,基本是以学者个人兴趣爱好来从事学术的活动;直到近代科学技术兴起,科学的社会功能日益彰显,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的学术活动呈现出高度的组织化、专业化、系统化特征。


学术共同体,就是具有共同学术追求,共同学术规范,共同学术伦理,并且专门从事基础性和应用基础性知识的生产、传播和管理的群体。学术共同体:首先以专业学科为载体,其次以交流沟通为纽带,再次以学术自治为规范,最后以组织化、乃至机构化为特征。


在学术共同体框架下来看学术期刊,可以得到两个重要结论:首先,学术期刊是学术共同体记录、保存、传播成果的产物,其根本职能就是服务于学术共同体的交流和沟通;其次,是学术期刊编辑是学术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积极参与学术共同体的学术活动,才能保障学术期刊的学术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学术共同体。17世纪英国皇家学会的创立及其创办的《哲学会刊》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两个结论。


从以上两个结论考察学术共同体对学术期刊的需求,学术共同体之间的成果交流和传播,是最本源的需求;由于现代学术发展组织化、职业化、机构化过程,学术需求开始产生异化。在现代科研体制下,学术共同体对于学术期刊的本源性需求不断弱化,出于绩效制度的考核和评价的制度性需求在不断强化。有些西方学术组织给一些高影响学者终身学术职务,就是在制度性需求和本源性需求之间的平衡尝试。


学术期刊的质量控制,应包括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主动控制要求学术期刊编辑明确学术共同体的成员角色,积极参与学术共同体学术活动,同时了解学术共同体学术最新成果,从而保障学术共同体的本源需求;在做好主动控制的同时做好被动控制,完善同行评议制度。如果没有主动控制,没有编辑与学术共同体的联系、优秀稿源的扩大化,被动控制会成为无源之水。


学术评价,是学术共同体内部事物,同行评议一定是对学术共同体成员的学术成果的评价,学术评价是学术共同体对内部成员学术成果的评价。学术人的评价是基于学术成果对人的评价,是学术组织对学术人的评价,而目前恰恰偏离了学术共同体主导评价方式,更多强调行政为主体的评价模式,必然会导致以刊评文,大量的制度性需求来压倒甚至超过了学术本源性的需求。


最后,总结几点结论:第一,强化为学术共同体服务的理念,定位编辑为学术共同体成员的角色担当;第二,突破学术共同体的地域限制,这是学术期刊国际化的必然趋势。第三,明确本源需求,对于学术期刊编辑的组稿和约稿来说有很大的启示意义。第四,规范学术共同体的制度性学术需求;第五,专注于对学术共同体成果的评价而不是对学术人的评价。

学术期刊质量提升方法与管理实践

——朱拴成

朱拴成,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出版传媒集团总经理、《煤炭学报》副主编、《煤炭科学技术》执行主编、。荣获“全国煤炭青年科技奖”等多项奖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部。


质量是期刊的生命,是期刊赖以生存的根本,如何提升期刊质量是一个老生常谈问题,但是作为一个期刊出版人,不得不把提升期刊的质量作为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


期刊质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术质量、出版质量(编校质量)和传播质量。围绕这三个方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出版传媒集团《煤炭学报》编辑部和《煤炭科学技术》编辑部典型做法如下:打造精品期刊。树立期刊品牌意识,重质量,出精品,创品牌,争创一流。以质量求发展是提高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以品牌求生存是学术期刊健康可持续发展之道!


建设一流编辑团队。培养具备良好思想政治素质、扎实专业知识、娴熟编校技能、能编能研、能编能营的一流编辑。


充分发挥编委会作为期刊学术导向的指引者、学术质量的把关者、重大事项的决策者、办刊经费的筹措者的作用。


充分发挥主办单位在行业的学术影响力和号召力,在重大项目跟踪、策划高层论坛、评优表彰等方面助力期刊发展。


从“四个层面”开展走进高校和重点实验室活动。一是学校层面,主要目的是宣传期刊,提高期刊显示度;二是院系层面,主要目的是加强与作者交流,密切与“四高”作者的关系;三是实验室层面,主要目的是与走在学科最前沿的专家学者交流;四是课题组层面,主要目的是进行重大项目的专题组稿。


采用“四种方式”策划重要选题。一是填补国内空白,策划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选题;二是关注行业热点问题,策划原创选题;三是把握特殊时机,策划特色专题;四是结合学术会议,策划小微专题。专题要遵守“四个服从”原则,稿件是否录用服从于论文质量、专题论文数量服从于论文质量、专题刊出时间服从于论文质量、收取版面费用服从于论文质量。


策划行业高水平专项学术会议或论坛,充分发挥期刊引领行业科技创新前沿的作用。


开展评优表彰活动。一是为期刊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颁发突出贡献奖;二是为期刊提供优质稿源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颁发学术支撑单位奖;三是为期刊提供办刊经费的大型矿业集团颁发优秀协办单位奖;四是为高被引作者颁发年度优秀论文奖。


成立海外编辑分部,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期刊国际显示度,进一步扩大期刊在国际上影响力和知名度。

地理资源期刊质量提升的途径

——何书金

何书金,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地理学报》专职副主编、中英版编辑部主任。


地理资源类期刊有100多种,“中国地理资源期刊数字传媒网”集群平台践行了“学术出版+大众传媒”创新模式。提升期刊质量途径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加强学术期刊道德规范与制度化管理。2012年中国地理学会发出了《地理科学学术道德规范编辑倡议书》,强化学术道德建设,严格执行稿件“同行评议”“盲审制”;2013年中国地理学会制定了《期刊管理办法》,监督期刊编委会按时换届、成立全国性和国际化编辑委员会、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作用。随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也制定了《期刊管理办法》。


第二,不断完善期刊集群平台与共享服务。中国地理资源期刊集群发展已由构想变为现实,主要包括“八化”战略、“11234”顶层系统设计、期刊主要功能——18大模块、不断升级完善的期刊总网和各刊网站、期刊数据共享服务一体化。科技期刊APP 已实现浏览阅读、文献检索等功能,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微信传播。


第三,践行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出版新模式。数据出版的地位处于数据共享问题解决的咽喉部位,需要有创新性运行机制。2014年《地理学报》率先进行数据出版,与《自然》和《科学》基本上同步;开发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数据出版系统,是国内仅有数据出版系统的两家之一,目前有200多个数据集,遥遥领先。


第四,利用各种媒介宣传期刊推送优秀论文。经过编辑部和专家工作委员票选推荐、精编写作与编辑部制作的《中国地理与资源国情中国地理学会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与学术工作委员会密切合作,首次成功发布了“最具影响力中国地理期刊优秀论文”;2012年10月开始利用媒体推广刊发论文,为中国地理期刊的全面发展注入新动力。


第五,组织不同形式的论文写作培训。利用集群网平台,搭载科研云助手、数据超市并提供数据处理功能,以方便作者利用数据,产出高质量论文。此外,还有资深编辑撰写论文写作专著指导地理学论文写作,并利用每年召开的中国地理编辑部出版年会,进行论文写作培训。

高校学报的质量提升与功能实现

——徐用吉

徐用吉,编审,《东北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兼副主编,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期刊协会理事。


谈及高校学报的质量提升与功能实现问题,可以《东北大学学报》为典型来具体剖析,希望对高校学报的办刊以及评价有借鉴和启示作用。


特色化办刊。《东北大学学报》的办刊方针是“发挥东大优势、体现东大特色,反映东大水平,扩大东大影响。”东北大学采矿、冶金、材料等传统学科一直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近年来自动控制、计算机科学等新兴学科又有快速发展。《东北大学学报》以报道这几个优势学科为主,其他学科为辅,做到突出重点,照顾一般;保持传统、紧跟时代。


跟踪报道重点项目。国家和省部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是《东北大学学报》的重点组稿基地。这些单位承担了大量国家重点项目,很多研究成果不但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还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这些项目的产文极大突显了本刊的学术特色,提升了本刊的学术水平。


强化编辑特色,不断优化编辑流程。编辑特色:一是高学历的编辑队伍,二是高水平的审稿专家,三是高学历、高职称的作者队伍,四是高水平培训,五是高级别、高比例的基金论文,六是高质量、高标准的编排,七是高水平的英文编辑。通过广开稿源、编辑互校、小同行审稿、双外审制、专家审稿意见一票否决等措施不断优化编辑流程。


加强网络建设。上世纪90年代建立了《东北大学学报》自己的网站。2005年《东北大学学报》采用了采编系统,作者投稿、编辑改稿、专家审稿等实现了无纸化办公。2013年采编系统升级为网络版,实现了互联网办公。2013年开通了学报微博,2015年建立了学报微信公共平台。互联网的广泛深入应用,扩大了稿源,提高了工作效率,拓宽了学报的传播渠道。


编辑队伍建设。《东北大学学报》编辑每年必须参加国内高水平业务培训;积极开展编辑学研究,提升对编辑工作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请进来,走出去,学习先进的办刊经验。每年都组织6-7名编辑参加辽宁省期刊编辑知识竞赛和辽宁省期刊编辑优秀编辑作品评选活动。聘请有国外留学经历的教师做兼职英文编辑,互相交流学习。


高校学报的功能实现。高校学报的功能首先要服从于高校的功能,要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东北大学学报》的办报经验一是学科建设与大师成长相得益彰, 二是文理科融合发展,三是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相互促进。高校学报已有110年的发展历程,为我国科技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只要我们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一定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关注”公共服务在线“
长按二维码 识别关注

专业的公共数字文化产品

权威及时的行业资讯

有趣有料的主题阅读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