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童年的愿望和成人的需求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版权声明:TAOS欢迎转载与转发,转载时请标明文章出处与原创作者。]


本文摘自:威尔菲德·尼尔斯/著 《幸福的修炼》

威尔菲德·尼尔斯,社会学博士,曾担任德国波昂大学助理教授,三十岁时开始对心灵探索感兴趣,因此参加了许多静心与自我成长的课程。离开任职十多年的大学后,他在接受专业训练后,很快便成为一位成功的系统排列导师。

 

其他的一切则是天真的想法。事实上,我们确实把许多童年的愿望带进关系之中,期望伴侣满足所有我们在童年时没有被实现的要求或愿望。治疗师吉莉娜.普瑞蔻(Jirina Prekop)很喜欢在演讲中提到:有许多太太向她抱怨,先生有空时宁可看足球赛也不愿陪她们去散步,而且不再温柔体贴,上床时满脑子就只有性,根本不想亲密地相依相偎。

 

年纪已近七十五岁但仍然活力充沛的她对听众说:「我听了之后,对这些不满的太太们说:『妳们到底在想什么?妳们应该觉得高兴,先生是去看足球赛而不是整天黏在妳身边;而且,妳们也该额手称庆,先生如今还性致勃勃,你们之间还有性生活!』」

 

事实上,这个例子反应出太太试图在先生身上找寻母亲的替代品,她们想藉此获得童年时缺少的温柔及安全感。「别人应该满足我的需求」是孩子的想法,但没有人能一直满足另一个人的需求,因此成熟的关系特质是,双方都不会期待对方得满足自己的每一项需求。

 


 

 

同样地,类似的行为也会在男性身上发生,他们也会试图从女性身上寻求替代品。可惜的是,恋爱中的男女一方面会无意识地希望童年的愿望被实现,另一方面则会期望伴侣满足自己的种种要求与愿望,到最后,这场造物者藉此让人类物种繁衍不断的游戏,变调成相互指责「你从不知道我要的是什么,你根本就不了解我」的儿戏。希望伴侣满足自己的期望和要求,办不到就指责伴侣的不是,这让男女之爱远离了原始的基调,忘却了关系中的爱意、性欲、心甘情愿,以及纯然的给予和接受。

 

举个例子:希望伴侣能了解我们,其实是一种对母亲的期望,是孩子想从母亲身上得到某些东西的投射。例如婴儿饿了就哇哇大哭,希望引起母亲的注意和喂食,可惜母亲无法清楚了解他的需求,反而因为哭声更感焦虑、压力过大,开始考虑是否该让孩子养成定时喝奶的习惯,或者,她就是搞不清楚孩子要的到底是什么!

 

更有甚者,有的母亲在教养时全部以自己的方便为出发点,完全无视孩子的需求;或是生活中有不少问题要解决,母亲的心力全集中在此,根本无力倾听或注意到孩子想要的是什么。

 

在这种环境下生长的孩子,日后不仅会变得性格退缩,还会产生错误的信念:当我试着表达出真正的需求时,通常没人了解我要的是什么,或是不把我的需求当成一回事,或者干脆拒绝我的要求──总而言之,结果都是令人失望的。也因此,这样的孩子便会误以为,只要刻意压抑自己的需求,就能避免期望破灭时的失落。

 


 

二十年后,当年的孩子长大了,也和某个人坠入爱河。恋爱中的两人在初期小心翼翼地与对方逐渐熟识,接着慢慢打开心扉──先是身体上的熟识,然后是心灵上的交流。(有些人,特别是女性,必须先有心灵上的敞开及互动,才有办法进入肉体亲密接触的阶段;但心灵深处的关系其实是建立在肉体关系之上)

 

两人交往一段时日之后,潜藏于内心深处的要求可能逐渐浮上台面,双方于是进入一种象是幼小孩童的心灵状态,而这种状态乃是源自童年时期没有从母亲身上得到足够的协助与支持。现在他虽然是成年人了,却在不自觉中把伴侣放到母亲的位置上。

 

伴侣就像母亲一样,可以满足或是拒绝我们,而我们把所有对满足、舒适和幸福的期望都交付在伴侣的手中;更糟的是,现代社会中充满着各种错误的讯息,例如「你是我生命中的阳光」、「没有你,我就活不下去」、「你是我的全部」等等。于是,只要伴侣拒绝或误解我们、不愿也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或是有他自己的需求时,我们心中那个受伤的内在小孩就会再度闪亮登场。

 

关系越亲密,我们越会在伴侣面前敞开心房,也越容易经历内在小孩出现的原始状态,试图将伴侣放在母亲的位置上,苛求对方满足我们孩童时代的需求;也正因为这是苛求,所以伴侣不可能做得到!

 

这样的期望是不切实际、无法实现的。不管我们的伴侣是谁,他或她都不是我们的母亲,试图要伴侣扮演母亲是不正确,同时也不可行的想法。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心中和父母及自己的童年和解,接受当时的状况。

 


 

我们必须充分明了,同时将这一点牢记在心:伴侣可以不必满足我们的要求,伴侣可以说「不」,我们不能要求伴侣总是说「好」。这并不是说我们不能有需求,或不该提出我们的需求,这是两回事,一旦压抑需求、逃避表达出自己真正的需求,这段关系无疑象是一滩死水,爱不会再继续流动。

 

男女会互相寻找对方,因为两性都需要彼此的存在,而且透过双方的互补,得以让需求被满足、让生命完整合一。因为需求,使我们变得更有人性,也让关系更有意义,但这不表示伴侣得满足我们的需求。需求与要求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

 

要求是小孩的行为,需求则是人性。一个成熟的人知道,面对自己的需求时不能预设立场,期待伴侣一定得满足我们的需求,或要求伴侣非满足我们的需求不可。如果伴侣真的满足了我们的需求,我们应该把这视为一份礼物。

 

我们的需求让彼此的生活相连结,也让我们和大地相连结。透过需求,我们与大地交流,我们越能深刻体认自己的需求、认同自己的需求,并且不强压扼杀自己的需求,生命就越发多采多姿。

 

若我们硬是假装自己毫无需求,反而会让自己远离大地及人群。与世隔绝之人固然也能享受幸福满足的人生,但他们失去了与人交流的机会,也丧失了与万物连结的能力;也可以说,他们跳过了大家、省略了与人的交流和连结,单独漂浮远去。


道石学院 近期课程预告:

玛丽安工作坊 | 亲子VS教师 工作坊

时间:2017年 04月20--23日 (北京)

导师:玛丽安·法兰克 导师

费用:RMB 8800元

早鸟价:RMB 6800元(1/25日之前完款)

                RMB 7800元(3/15日之前完款)

家属特别优惠:

1、10--18岁孩子随同父母,孩子免费;

2、夫妻同行,更享优惠。

报名专线: 187-0168-5633  李老师 / 186-1185-3399 赵老师  



联络方式

道石国际系统排列学院

网站:http://www.thetaos.com

微信公众平台:道石文化  /  TAOS

客服专线:400-098-3938

报名热线:187-0168-5633  李老师

咨询专线:152-0152-3137  呼老师 

 义工专线:186-1115-4099  刘老师  

邮箱:thetaos@foxmail.com


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我们。

道石文化同大家一起分享、一起成长!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