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周书毅:用不同的钥匙,开启舞作原初的记忆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点击上方“艺来艺往QAF”可订阅哦!



此平台聚焦于两岸表演艺术交流。一览重要讯息、事件与报导,将提供以下主题单元:


・剧场现在式 TheatreNOW

・我的外漂时代 Outlanding TIMES

・戏剧人的心里小剧场 Drama Kings & Queens

・剧场物「里」学 What's IN Physics
・国外艺术家都是怎么活的? IDEA Kit

・精酿台湾 Taiwan IN Focus




戏剧人的心里小剧场

Drama Kings & Queens





用不同的钥匙,开启舞作原初的记忆


藝來藝往QAF × 戏剧人的心里小剧场 Drama Kings & Queens

口述 | 周书毅 采访整理 | 洪瑞薇  图 | 周先生提供



请输入标题     bcdef

作曲家借由乐谱、编剧借由剧本就可以让作品流传广远,但是舞蹈却难以使用类似的方法复制。那么,编舞家们究竟是如何记忆、保存他们的舞作呢?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编舞家周书毅


 

假如只谈表面的舞步动作,影像其实可以记录到蛮全面的,可是里层有更多复杂的成分,那仰赖不同的方式去留存,譬如图像、文字,以及我和舞者的身体感受等,有些记忆甚至就藏在肌肉里。我觉得编舞应该是与时俱进的,记忆舞作的方式也要跟着编舞的型态一路演变,我试着让自己不固定,跟随每个作品的特质,找到新的记忆方式。

 

周先生与舞者们的舞蹈旅行计划

《1875拉威尔与波丽露》

2013宜兰兰阳博物馆


 

譬如《关于活着这一件事》这个作品,它就很仰赖文字的叙述。当我的编舞方式慢慢转换,并不是非得精准到手要在45度、脚要在90度,而是更偏向结构、感受性的,某个段落我可能只写下了“指引”这两个字可是当我去回顾2013年创作的当下、这个“指引”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就很容易可以回忆起这个动作的质地。

 

周书毅长篇独舞

《关于活着这一件事》2013

编舞家周书毅、视觉艺术家王仲堃,正在讨论着舞台上的动作与装置的速度关系,《关于活着这一件事》2013


 

好比《空的记忆》的某段,我的笔记像是“曾经住过的家”,别人听起来可能很空泛、很不精确,可是对我与导演周东彦来说那是个非常深刻的符号,它负载了很多的讯息,这个keyword可以打开你的一整个抽屉。

 

周东彦导演、周书毅编舞的《空的记忆》除了舞步动作,连同共演伙伴—舞台自动控制系统的动作也要记得,这样才能跟它们一起安全的舞蹈,完成演出


 

创作《看得见的城市》时我很仰赖拍照,很多时候是拍一些风景,譬如作品里谈了都更,我拍了拆屋工地的瓦砾,把它夹在某一段的后头当作附件资料,做为钥匙之一。这样的钥匙可能有好几把,图片之外,还有录音与音乐等等,有时候只是一个字,譬如“拆”。当我在和舞者或设计群工作的时候,就会把这些钥匙分享给大家。

 

路上拍下的施工照片,最后成为《看得见的城市,看不见的人》中的地洞的舞台设计概念


 

这些年即兴演出一直是我的思考练习与创作课题,譬如前阵子的《混沌身响》,那也为我展开了不同的尝试。有时候我会在做完即兴练习后,把整体的感受画成一张图,然后也许搭配一些文字,譬如今天为什么想到这个流畅的线条,可能是关于风、关于这个风所给予一种自由的感觉,而这个自由的感觉,。

 

当我跳自己编的舞的时候,可以用如上的种种方式,把理性记忆、感性记忆和身体记忆连结在一起。而当我做为舞者、去跳别人编的舞的时候,又是很不同的状态。


20年后的《男生》排练


 

香港编舞家伍宇烈的经典作品《男生》在首演20年后重演,邀我加入演出。起初我自己在家看着影片学完我那段短短五分钟多的动作,就记忆舞步来说,感觉一点都不难。高中时我曾经现场看过这支舞,脑中还留存着对它的印象,我觉得我所找到的气味跟那很相像,这让我兴奋极了。可是当我真正见到了编舞者、见到了当年跳这个段落的舞者,却遭受到一些打击。他们和我沟通了许多属于他们的、20年来点点滴滴的重演记忆,于是原本记忆好的舞步,在动作都没有更动的状态下,感受却变了,我也需要再重新整理,在好不容易理解完之后,又再花了几个月去消化,才逐渐找到我自己的表演方式,那非常困难,比诠释一个新作品更难。

 

目前正在排练中的苏威嘉的《自由步》,对我而言是另外一种挑战。这个作品本来就不太容易记,一段长达九分钟的“卷曲”,就包含了许多从理性到感性的非常细致的层次,排练初期他甚至不让我们看录影、做笔记,希望我们完全的只用身体去记忆。后来我发现这种方式的好处,如此一来我们不会被既有的记忆所绑架,有机会不断地更新。在相隔了几天重新排练时,我们还能够记得的,往往是那些最深刻的东西。

 

现正排练中的

《自由步—身体的众生相》,苏威嘉编舞


 

关于舞蹈的记忆,我觉得更有趣的问题也许是:“如果编舞者过世了,他的舞可不可以再演?我自己的想法是不可以。当编舞家不在世之后,他的记忆就再也沟通不出去了,我们也许可以透过影像再去重建舞步,但是难保里面的失真程度会不会越来越大。可能它需要有个年限,譬如当所有参与过这个作品的人都过世了,就不可以再演了,因为我觉得原始的记忆真的好重要。

 

《关于活着这一件事》舞作开场

关于时间的思考笔记



 




01.周先生与舞者们


2013年开始独立编舞的创作生涯,寻找亚洲的当代舞蹈样貌。曾获亚洲文化协会、曼菲奖助金赴纽约、巴黎,广艺基金会支持赴北京,及台北国际艺术村和台东等地进行驻地创作。2011年成立“周先生”团队及“周先生与舞者们”,作品发表于纽约秋季舞蹈节、德国Tanz Messe 舞蹈博览会、英国沙德勒之井剧院、法国亚维侬艺术节off、埃松省舞蹈平台、香港艺术节。近年制作“舞蹈旅行计划”及“下一个编舞计划”创造与社会对话的更多可能。


02.请问编舞家,靠谱不靠谱?(前篇)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03.从《男生》到《男再生》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戏剧人的心里小剧场

Drama Kings & Queens

往期回顾:


(点击即可阅读)








艺来艺往QAF
微信:QAF1615

Live Your Life!






点击下列蓝色文字,阅读精选内容

两岸小剧场艺术节 | 四情旅店 | 解UNDO | | Zodiac | 向文本致敬 | 两岸戏剧制作人工作坊 | 小剧场之生存之道 | 三城三戏 | 月亮妈妈 | 夜奔 | 那边的我们 | 天天想你 | 两岸原创剧本读剧计划 | 台湾当代剧场面面观 | | | | | 欲望城国 | 众人参与式国际论坛 | 剧场尾牙 | 剧本创作驻地计划 | | | mini麦 || 剧场里的便当学问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