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尋衣問道丨人們追逐時尚,卻對美渾然不知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G20期間,彭麗媛身上的衣服再度開啟了時尚討論。


三年前,她的著裝風格,不但在國內被反復討論,也被外媒奉為第一夫人的服飾外交。


之前,美國《名利場》雜誌的全球最佳著裝榜,中國第一夫人彭麗媛入選,,不過已經是70年前的事情了。


這位為第一夫人做衣服的設計師名叫馬可




闖蕩巴黎時裝周,一點少女氣


“她遇見我們時,帶點羞赧,語氣溫柔地笑說,好多人啊”,一位記者回憶起第一次與馬可見面時的場景。


法國《世界報》描述“美麗的馬可”:烏黑的辮子、亞麻外衣、便鞋,不施粉黛,依稀有些少女氣。




07年的中國,還鮮有中國設計師在巴黎時裝周發聲。


正如80年代的日本一樣,當時佔據巴黎時裝周的盡是歐美面孔,年輕的三宅一生、山本耀司、川久保玲等設計師在時裝周製造了一場不遜於核爆的設計力量。



川久保玲、山本耀司、三宅一生


2007年2月,離開例外之後的馬可攜其創建的無用品牌來到巴黎時裝周,首次發佈作品《無用之土地》。這場發佈會被巴黎高級時裝公會主席稱為“其創造性及影響力等同於80年代末期日本三大服裝設計師登陸巴黎”。




△2007,無用之土地




△2008,奢侈的清貧


剛剛完成巴黎首次作品發佈之後不到兩個月,馬可再次收到巴黎高級時裝周的邀請,這個一貫以世界時尚界金字塔尖著稱的平臺再次對馬可敞開大門。而這一次,馬可帶來的作品卻叫做《奢侈的清貧》。


與閃光燈包圍現場的緊張氣氛截然不同,T台呈現了另一種寧靜:一個女工坐在古老的紡線車旁,拈出棉線。另一位美麗的女孩,一邊染布一邊縱情歌唱。




四十二位演員穿著棉、麻、絲、毛各種天然材質的衣服,輕盈地轉身、走步。不遠處的地上,灑滿了稻米。這向人們傳遞著一種價值觀,當今膨脹過剩的世界,奢侈已不再奢侈,唯有清貧才最奢侈。

    



“今天時代中真正的時尚不再是潮流推動的空洞漂亮的包裝,而應該是回歸平凡中再現的非凡”。


外媒給馬可諸多讚譽,法國《解放報》《世界報》稱"這是一場顛覆性的演出"。


之後,她沒有再持續曝光在人們眼前。




“我去的時候就沒打算一直留在巴黎做發佈。我去,只是想表達我的態度,發出我的聲音……把這些話說完了,我就回家了。”



與她相處的人們:林懷民、賈樟柯…



△馬可與賈樟柯


與馬可真正相處的人們,對馬可一些有趣的想法印象深刻。


賈樟柯為馬可拍紀錄片時,他發現馬可的手工很好,特別是織毛衣,“她就是一個勞作的人,甚至是一針一線在那兒創作。”


他帶著團隊來到發佈現場。演員們沒有穿著衣服走秀展示,而是站在發佈現場發光的裝置上,像雕塑一樣,保持靜止。眼前的一切讓賈樟柯改變了對時尚業的刻板印象,“整個人流混亂了,所有看秀的人變成一個自由的、平等的狀態,一下打破了服裝界的那種權利”。


這部紀錄片《無用》後來獲得2007年威尼斯電影節地平線單元最佳紀錄片獎。



△馬可與林懷民


林懷民也是一位,身為雲門舞集的創辦人,他在14年創作了兩出舞蹈作品《白水》《微塵》,並邀請馬可擔任舞臺服裝設計。


這兩出舞作,一出輕盈,一出厚重,馬可賦予了舞衣不同的性格。這些衣服與舞者的身體保留了一些空隙,在舞臺上旋轉之際,舞衣上的褶皺和明暗就已經在說話了。




《白水•微塵》


“‘白水’的格調很乾淨。它需要透明感,在光線下要呈現出層次,因此不能太實。太實,會看不到舞者身體在布料裡的陰影。”


“‘微塵’則是另一種氣質,厚重、有力,似雕塑一般。依然是棉麻材質,卻顯出皮革的光澤和質感。”


林懷民為這些衣服感到心疼:“她太了不起了。我跟馬可說,簡單就好,但她非常認真,每一件她都手工縫,手工上色……但在舞臺上,觀眾看不到衣服上的細節。”


她的身份,更接近一個匠人


“馬可很少有不專注的時候”,這是西方媒體對她的評價。她的作品通常素淨、質樸,又不失莊重、自由。這與她對自己的自省有關。



“在時尚裡,經常看到設計過度,這樣的結果是只見衣服不見人。看到衣服沒什麼,要能看到這個人。重要的是,你看到的不是衣服,而是這個人,把內在的美好傳遞出來。如果衣服跑在人的前面,那麼,這個設計是非常失敗的。人不能用‘漂亮’和‘不漂亮’這麼淺的詞來形容。”


馬可有時給人的感覺更像是個手藝人。


07年是一個繞不開的年份,馬可不打算做一名獨善其身的藝術家,因為無法忘記“在鄉村看到的一切”,她從巴黎回到中國的鄉村。


“我能夠幫助到那些我見過的、生活在貧困和無奈中、生活在病痛和無力改變的現實中的人嗎?……許多手藝人,我這次去探訪它,他還好好的,下次去他就沒了。”


要儘快,在最後的手藝人離世前,找到更多的年輕人來繼承手藝。


她開著一輛破舊的越野車,風塵僕僕地跑遍中國偏僻的村莊。尋訪手工藝人,與農人同吃同睡。耗費數月或更長的時間,幫助手工藝人依靠自己的雙手脫離貧困,獲得更好的生活。



2010年1月,無用人深入貴州黎平地區侗寨調研當地的傳統手織布工藝。



2011年3月,馬可攜隊來到貧困家庭,四川省涼州彝族自治區美姑縣峨曲古鄉峨幹村。


她還深深記得,初春的一個清晨,甘肅的某個常年缺水小村子下了一場大雪,她看著一個阿婆小心翼翼地切下一段雪後,高高興興地下了一碗雪水麵條。這點來自鄉村的溫暖情緒讓她的心緒湧動。





她做了一個品牌:無用


“我的東西不是華麗、炫耀,過多裝飾的,我不會做那些,這裡面有一種價值的取向,是本質的、樸素的、有力量的東西。”這是馬可對於自己的總結。


這種服裝觀念,似乎正像是消費主義剛剛興起的社會環境,保持著個人的自由度,還有內斂和克制的意味。




“以手傳心,以衣載道,大愛無界,天下一家”,她在現代化的都市中,專注而緩慢地生產純手工製作的衣裳,想喚回那些已經消失、正在消失、將要消失的東西。


她說,“經營所得全部用於實現保護和傳承中國傳統手工藝的社會目的,即去支援偏遠貧困地區的農民和手工藝人,讓他們能在家鄉復興這些傳統手工藝。”




△ “無用生活空間”


2014年9月,“無用生活空間”在北京開放。近乎冥想式的空間,如夢境銜著微光,引起人深沉而複雜的東方式想像。這裡陳列著無用經歷8年累積的原創手工服裝、家紡及各類家居生活用品,一旦遇到與它心神相契的主人,便會成為他/她長久的生活伴侶。




其中,特別劃分出“展廳”空間,進行對外開放的公益展覽。展覽的主題關注中國傳統手工藝,通過深入挖掘、展出民間日常使用的生活類器物,讓世人瞭解這些日漸消逝的文明。


最近一期公益展覽,關於手作老衣裳。



“我們最陌生的就是家族史。不知道自己的家族、祖輩曾經做過哪些事,經歷過哪些,是什麼樣的人生。”



“物有‘物命’。一個投入情感的東西,不是靜止的生命狀態,它會成長,有其命運。創作者投入的心力,賦予的生命,會隨時間延展。”


一件手作衣裳,由母親的雙手縫製而成。歷經幾代人的生活變遷,串聯起時間中失落的情感記憶,擁有令人落淚的力量。然而,隨著上一代人的日漸年邁,這些包含歷史的衣裳,與我們漸行漸遠。


我們究竟需要什麼樣的衣裳?


今年8月,馬可倡議發起“尋衣問道——找尋最有故事的手作衣裳”公益活動,欲喚起人們對手作衣裳的珍視。更重要的是,通過尋找一件家中的老衣裳,增進親人間更多的情感交流。


同時,你也可以擁有一件馬可親制的限量款服裝,或無用品牌手織布床單,並資助到公益活動中。


自2006年馬可創建社會企業品牌【無用】以來,已持續投入數千萬,目前尚未盈利。手工藝公益展覽每次投入約100萬。無用品牌的全部資金均來源於馬可的個人積蓄,從未接受過任何外來資金的支持。復興中國傳統手工藝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長期事業,我們希望帶動更多力量,關注中國傳統民間手工藝的保護、傳承與創新。






點擊文末左下角“閱讀原文”,分享你的聲音。



 


無用品牌創始人、知名服裝設計師馬可倡議發起“尋衣問道——找尋最有故事的手作衣裳”活動,為今年十月底即將開幕的同名公益展覽徵集手作衣裳及其背後的故事。讓那些壓在親人好友衣櫃最深處的衣裳們彙聚在北京無用生活空間,彼此傳接映照,喚起我們對封塵往事的記憶,給自己一個機會,好好凝視親人的雙眼、聆聽家人們的講述……


此次活動由無用生活空間、中華網、中國國家地理•地道風物三方聯合主辦, 歡迎海內外華人積極參與。


找尋我家的手作衣裳,講述那些穿針引線人的故事,傾聽中國人的情感史……




特別說明:

此次展品以借展方式進行徵集,入選衣裳會注明出處。展覽屬公益性質,免費參觀,展覽結束即物歸原主。

掃描下方二維碼查看公益展覽徵集介紹,閱讀詳細征集規則或報名投稿。




有任何關於展覽的疑問,請掃碼關注展覽專用“無用民藝社”微信號,在後臺留言,會有專人回復或致電給您!

   


無用民藝社

ID:wymys20060422




歡迎關注活動聯合主辦方微信號:


中華網



地道風物



----------------    


如需轉載刊發文章請在微信留言與我們聯繫

謝謝



----------------    


        

  無用生活空間   


無用唯一官方銷售地址

北京東城區美術館後街77號77文創園1-101

預約電話:010-57538189

官方網站:www.wuyong.org

官方微博:無用WUYONG

官方微信:wuyong-0422




點擊左下角 “閱讀原文”進入騰訊公益眾籌頁面。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