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杨绛:每一朵乌云都有一道金边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在这一生中您最高兴的事是什么?”我问。

  “我说不出来,没有什么高兴的事,没有什么让我得意的事情。”

  “那么,您一生中最痛苦的事呢?”

  “那就太多了,我失去了钱锺书,失去了钱瑗,现在剩下我一个人,这当然很痛苦。可是,我也撑过来了。”

  我问:“在这个世界上您最留恋的是什么?”

  杨绛回答:“我最留恋清华大学。在我的一生中和清华大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杨绛所承载的这样一种做人的质地堪称喜而不浮,哀而不伤,一如学者王富仁所说:“一个伟大的喜剧作家是严肃的,一个伟大的悲剧作家是在自己的创作中感觉到了真正的乐趣的人。在严肃性与乐趣性上,二者是没有什么不同的。”

  杨绛研究与翻译的外国小说作品都以广义的喜剧为主,她也曾专门研读过有关“笑”的英法文论著(“麟瑞同志熟谙戏剧结构的技巧,对可笑的事物也深有研究。他的藏书里有半架子英法语的‘笑的心理学’一类的著作,我还记得而且也借看过”),无法不受到它们较深的潜在影响。当然,反过来也可以说,在杨绛自己的艺术细胞里,幽默和诙谐的喜剧性因子活跃而显在一一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在杨绛而言,喜剧既是一种生活姿态,也是一种做人态度,更是一种处世精神。这一切无形中影响了她从事翻译与研究时的选择。

  杨绛在小说叙事视角的选择上,倾向于作者作为无所不在、全知全能的叙述者这一视角。且不说她的小说作品基本上都采用了这一叙事视角,她在归纳和评骘菲尔丁的小说理论与实践时,也特意将这一全知全能的作者视角视为对方的艺术技巧。足见其重视程度之一二。而她在评说奥斯丁及其小说创作时,也提到了这一点,并有非常具体细致的解说:“奥斯丁的小说,除了《苏珊夫人》用书信体,都由‘无所不知的作者’( the omniscient author)叙述。她从不原原本本、平铺直叙,而是按照布局的次序讲。可以不叙的不叙,暂时不必叙述的,留待必要的时候交代——就是说,等读者急要了解的时候再告诉他。这就使读者不仅欲知后事如何,还要了解以前的事,瞻前顾后,思索因果。读者不仅是故事以外的旁听者或旁观者,还不由自主,介入故事里面去。”很显然,杨绛对全知全能的叙述者视角的青睐,是与她对小说的结构与布局的重视分不开的。这是因为,按照杨绛的理解,这一叙事视角便于结构小说,便于安排布局。

  与在乎小说的“乐而不淫”——所谓格调——不无关联的是,杨绛也很在意小说的“温柔敦厚”与“哀而不伤”,在乎沉重里的一丝轻松与舒缓,在乎阴暗里的一点温暖与光亮。⑤杨绛在评述萨克雷的小说写作时,就曾特意这样强调:“不过,他写的阴暗之中也透露一些阳光,好比乌云边缘上镶的银边。”珍视生命的光亮、从不放弃希望、从不大放悲声其实不光是杨绛的小说,也是她所有文字的一大特点,也是她整个人生理念的重心之所在。,她又把西谚“每一朵乌云都有一道银边”( 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里的“银边”引申成“金边”,坚信乌云不能永远遮蔽天空,而饱含着光和热的金边,则是记忆里不易磨灭的希望和亮点。




微信号:wpc_ReadBBW

新浪微博:世界图书北京社科编辑室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