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书鉴|陈丹青的又一集子《荒废集》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陈丹青的又一集子,《荒废集》。或许《退步集续编》读得尚不过瘾,所以借来再一饱眼福。这本集子,依然是一锅大杂烩,书中集合讲演稿、访谈、回忆录、杂谈等,不变的仍是他真实辛辣的文风。


 


陈丹青是真实的。他很喜欢鲁迅,在《退步集续编》中就详述了被时代旗帜化、扭曲化的鲁迅。此次他再一次提及了鲁迅和时代的关系,鲁迅针砭他所处的时代,那个时代却依然包容他的学说,不止他的,还有万万千千学者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他对有着深厚旧学根底,又全盘吸收西方新知识、新思想,即使绝交都是有教养的民国文人持以深深的敬重,对他们所处的有“良性的对话空间”“公开宣扬新学问、新思想”的时代是艳羡的,进而对比我们现今时代学者以及媒体受行政权力压制,不敢说真话,憋着,端着予以真实的抨击。

 


陈丹青是忧虑的。因在跟韩寒对话中,韩寒提到矛盾、巴金等名家的作品文采欠佳,读不下去,被大众声讨。由此引发了他对于国人对先辈地位的思考,国人对待先辈名家,不是”层层地狱”就是“巍巍宗庙”,总不能“平实的面对一个人,了解一种学说,看待一段历史”。究其根本原因,是我们深受意识形态教育之荼毒,我们“被剥夺常识、判断与选择,,文艺生态迅速荒芜,我们从此选择记忆,失去记忆,最后,失去历史。”

 


                            

现在全国其他地区尚且安全的人,无非看报纸,看电视,看网络——巨祸降临,人 期待话语,并被话语支配。非典、雪灾、火车出轨,民众听惯了同样的话,还有别的语言吗?像人那样说话,说给人听。



陈丹青是敏锐的。他在“汶川地震感言”中真实表述国人的反应是“除了哭,骂或者沉默,或者照旧嘻嘻哈哈。”以及媒体中反复出现的同样语言“逝者安息”,末尾附上一张汶川震中一位父亲抱起裹尸布中死去的儿子痛苦哭喊的照片。他搁笔而止,欲语还休,他不是不悲痛,他更感知的是我们旁观者的麻木,只希冀我们“像人那样说话,说给人听。”他在“非典在北京”一文中感叹非典的北京反而让他“徐徐看出了二十年前的北京”,他“喜欢骑自行车喜欢在人迹稀少的北京城忽悠忽疾的骑”,他隐喻荒漠的我们太快了,快得都没法去慢慢感知这个世界。


 

陈丹青是痛怆的。作为一个初中尚未肄业就下放的知青,他无法忘却荒芜动乱不可理喻的十年之恶,也无法忘怀那些因真爱回国报效国家的前辈们却被国家折磨至死的耻辱和绝望,也无法抹去那青春罪孽时代的片刻欢悦,更无法忘记因的去世而“吞咽有罪的笑意”,继而放声大哭,因绝望黑暗的时刻终于要走了。


陈丹青作品西藏组图


陈丹青是开放的。陈丹青理解的开放“是指内心的深处的自由,对各种实物真正的理解、好奇、容纳”,这在他对中西方绘画的环顾对比中可以看出,是环顾对比,而非高低比较。他折服西方绘画的魅力,也热爱中国绘画的隽雅。他好奇去环顾在同一时间不同空间中东西方画家的作品表现,娓娓道来,原来艺术的世界这样的妙不可言。


陈丹青是宽容的。他尖锐地指出时代的弊端、我们的缺陷,可依然抱着“来总比不来好,历史记忆慢慢恢复”,即使微小的进步也是在进步。“一朵花刚开,别评价,让他长大、盛开”。




陈丹青是人性的。他在摄影师吕楠的精神病院系列作品中感悟的是摄影的良知,无言的劝告;他对于“战争、革命、对抗”的想法出发点是人的感受,人之尊严,人的处境,包括人怎样死。

 

陈丹青是多面的。除了以上剖述,他也乖张诘辩,也智慧幽默。也许他的碎言碎语不能改变这个时代的一丝一毫,却足以令我们思考,不至于在混沌麻木中毫无知觉得死去


 
绿木怪在歌唱:

人生识字糊涂始。从热爱上文字那一刻开始,我似乎注定与糊涂无缘。写作使我头脑心志愈发清醒,可依然孜孜探寻在清醒与糊涂中如何自由切换。毕竟,生活需要那么一点点的糊涂,才能更开心。 


                         


end
A

分你所想,享你所乐

一书一世界,一笔一枯荣

撒洛期待着您的来稿,分享您笔下的故事

咨询及投稿邮箱:1530001645@qq.com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请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撒洛



微信ID:sroshare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