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人类因何而伟大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2016 年的最后一日,

河马老师想与你分享,

有关于连线的这几个故事。

到了年末,“青年天文教师连线” 又给北京的中小学生们讲完了一个学期的天文选修课。

所谓教师,是还在大学读书的青年们,他们自愿投身到这项事业里。

所谓讲课,我们坐而论道,弹指间诉说斗转星移,眉目中游骋环宇四方。

所谓学生,大体上平均每个班 15 名同学,或小学生兴趣社,或中学生课外班。

下课了,我们的教师们回到了各自的大学里准备自己的期末考试。在这里罗列受益的人数和课时数,毫无意义,这不是一篇官样的 “总结”。我想在这里讲述几个具体的人,几件具体的事。

邵珍珍老师

邵老师是北师大天文系的硕士研究生。她平时很是低调的样子,言语不多,温和而包容。我听过她做的科研报告,也听过她给中学生上课。她在科研报告里,一丝不苟,善于交代清楚所有的细节,生怕有什么遗漏,错过了和导师讨论而获得成长进步的机会。

她面对的是初一年级和高一年级的混合班,学生不多,但知识层次差别巨大。到底该不该讲三角函数?到底能不能用对数的知识?这些问题充满了细节,琐碎极了,却是邵老师每星期都要面对的疑难。

我曾经一直以为,邵老师过于腼腆了。我曾经担心邵老师在课堂上会放不开,会让学生觉得知识太专业,而趣味不足。

但其实,邵老师有着火样的内心。她对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天文学问题特别有兴趣,也有自己的摸索和研究。我曾经听过邵老师对北斗七星的一连串古代名称脱口而出。这并非所有天体物理学专业研究生都能做到的。我相信,邵老师是一名特别精彩的好老师。知识的专业,从来都不应该是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我们乐于见到邵老师用她自己的方式去面对学生。

吴思诗老师

吴思诗老师虽是在读的研究生,但研究方向却是和天文学、物理学都没什么关系的法学专业。吴思诗老师的微信头像是一只流氓兔,她好像很喜欢兔子的形象,她本人也是极具亲和力的元气姑娘。

吴老师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她低头微笑,以及充满了反思精神。Yoyo 老师曾经说,“反思是教学发展极大的保障。” 我们谁也不能预先保证一节课的完美无瑕,我们要面对的是未知的心理因素。

所谓教学,就是让一群人学习未知的知识或技能。由于未知,台词和节奏都需要临场变化。事后反思显得尤其重要。吴思诗老师对她讲授的《梅西耶天体》那节课的反思,感染了青年天文教师连线的很多同事。充分准备和事后反思,是吴老师自己总结的教学成功的技巧。

前几天吴老师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 “撒冷的乌凌”(ID:salengdewuling)上发文总结了 2016 年的读书情况。78 本自己专业以外的图书,风格不同,各具光芒。我想,成为一名好老师,专业扎实固然需要,但更多的功夫在诗外。吴思诗老师是我见过的语言表达最流畅、最干净的老师。我们祝愿她来年读到更多的好书,讲授更美丽的天体。

王凯翔老师

本科生王凯翔同学很快就要毕业了,等待他的是去北大继续读研究生。王凯翔同学今年在一所中学做王凯翔老师,每周面对 10 来个初一和初二年级的学生。

王凯翔老师是周围朋友们公认的学霸。但最有意思的倒不是学霸身份,而是这位学霸温暖而柔软。

学生们听王老师的课,不像是在课堂上跟专家学专业的科学,而是像听大哥哥讲述自己熟悉的故事。王老师的温暖和柔软太有杀伤力了。我甚至会非常嫉妒他的女票可以每天听到王老师说温暖和柔软的话。

王老师外出观星,越野徒步,专业课程,这些样样玩得转。王老师根本不需要讲书本上的劳什子概念,王老师本人的体会,就足够引人入胜,又充满了科学性。

戴秦川老师

同为本科生的戴秦川老师,今年算是遇到对手了。他要 “掌控” 的是著名的史家小学。小学本就难教,又是见多识广的史家小学的学生,稍有不慎,同学们就会觉得你没有什么了不起。

戴秦川老师却能面对这样的难题,成为今年最出色的老师之一。他有着特别充分的准备,几乎每次课要花上 3 倍的时间来备课。他的备课,不光是准备基础知识的逻辑关系,他还要专门为每个环节设计出走心的切入点。

戴老师在第一次 “破冰” 课上,拿来一根蜡烛,一边准备点燃,一边 “警惕” 地看着教室上方的烟感报警器。微小的动作特别容易被学生捕获。大家都进入了一种紧张的气氛中,烟感报警器会哇啦哇啦响起来吗?戴老师说,“我们要想知道蜡烛的火焰是否会对烟感报警器产生影响,就只能做实验试一试。这个过程,就叫做探究。我们这个学期,就一起来探究星空的秘密。” 多精彩的导入环节!当然,这一切都是戴老师提前就烟感报警器的敏感度进行了确认的前提下进行的。

情感导入,是戴老师的创造性的智慧。被这样的智慧吸引来的不仅是学生的目光,还有随之而来的好奇心。

在青年天文教师连线,还有几十位这样认真的好老师。有进入蒙台梭利体系的学校和学生们坐在地上讲故事的迟明早老师,有声情并茂、声音感染人的余文婷老师,有开始探索未来的课程设计思路的张浩鹏老师…… 他们是学生,是子女,是求职者,是创业者,是年轻的学者,也是老师。他们在多样的身份角色中切换,在星光照耀下也探索着自己的道路,青年天文教师的道路。有太多的老师,我来不及一一讲述他们的故事,恳求各位的原谅。

诚然,老师们的课还有好些可以继续改善的地方,学生在兴趣课上埋头写数学作业的情况也没有完全杜绝。但我想,这是特别好的起点,又已经看到特别好的方向。至于终点,不,这个故事没有终点。

我今年给北师大的本科生新开了一门通识课,叫做《天文学正在发现》。有一位学生的作业题目是《人类因何而伟大》。她在作业中写道,“人类低叹自己的渺小,但同时又勇敢地再抬起头来,去探索。” 了解到青年天文教师连线这学期的众多老师们的努力,我想我要给 “人类因何而伟大” 这个问题再补充一条答案——人类发明了一个角色叫 “先生”,叫 “老师”,他们传承,他们引领,他们给你看世界。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