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法官丨 请给他们应有的尊重!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本稿件刊登于697期足球周刊




来自江苏的国际裁判马宁荣膺2016中超联赛最佳裁判,他所代表的这个足球裁判群体,应该得到人们的尊重。




结束了亚足联年度的裁判员培训考核,这期杂志清样前的周六晚上,我从吉隆坡归来的航班在刚刚散去的重霾中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打开手机,第一时间刷到了2016赛季中超颁奖典礼的新闻,得知最佳裁判的奖项被授予了马宁。第一时间,我通过微信为新科中超金哨送去了祝贺。无论从近年的执法状态还是今年的中超表现来看,马宁被授予此奖都属于实至名归,作为足球媒体人更是同行,我为他感到高兴。


但转天我再看网络,关于中超最佳裁判的各种新闻和微博下,议论声音却是嘈杂一片。很多评论翻出了马宁执法场次中判罚失误的片段,更有不少网友对他恶语相向。“不是他吹得好,是他的同行太瞎。”“XXX的那个红牌,请给解释下!”“中国哪有最佳裁判,这个奖项最应空缺。”……


其实这些人攻击的对象不是马宁,其意也不仅在于对他当选中超最佳裁判表示不满。因为换了其他任何一位裁判上去领奖,结果也都会是一样。在很多球迷眼中,中国根本就没有称职的足球裁判——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哪一位执法过一定场次中超比赛的裁判没被骂过“黑哨”?


2016年的中超,冠军之争一度悬疑,保级大战更是到了最后一刻,竞争不可谓不激烈,但本年度联赛是历史上重大争议最少的赛事之一。即便如此,当最佳裁判评选出炉时,我们听到的还是这样的主旋律。更可悲的是,对裁判执法表示质疑的不仅是球迷,还包括一些“业内人士”。在一些地方媒体的所谓评哨栏目中,我们常会看到一些“裁判专家”对中超裁判判罚的不客观分析,他们甚至拿N年前版本的规则来解读如今的战例。媒体自然也是“造热闹不嫌事大”,用批评裁判的标题和内容来吸引眼球。


因为我们生存的社会存在太多的不公平,以至于球迷们对球场上的法官们尽全力去维持的公平总持有怀疑与批判的态度。只要该裁判有一次对自己球队“不利”的判罚,那么他就永远摘不掉“黑哨”标签。而这种“不利”的论断,往往是被地方主义的立场误读过的。更让人遗憾的是,“裁判无能”,这种观点不仅存在于中国职业足球圈。


周日下午,我在上网查资料的时候,突然看到了“老甲A赛场,球队官员追打裁判”的新闻。罢赛,袭裁,仅是为了一两个球的判罚,一个退役球员联盟间的友谊赛就会出现这样恶劣的事件。我浏览了几个视频片段,也没看出裁判判罚有什么大问题。报道说,肇事方球队质疑裁判的理由是:他太年轻了。


前一天,刚刚获奖的国际裁判在网上遭“人人喊打”;第二天,我们年轻的基层裁判在赛场上被追被骂——对足球裁判接踵而至的各式质疑接连发生,绝不是巧合。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总担心自己应该享有的公平被夺走,缺乏对执法者起码的信任与尊重,是造成中国足球裁判生存环境恶劣的重要原因。我们都在谈“享受足球”、“享受比赛”,如果球赛还没开始心态就已经变形,我们还何苦从事这项运动呢?


最近几年,在利好政策下,业余足球开展得如火如荼,各种赛事遍地开花,但赛事的组织者遇到了一个问题:裁判数量不足。有一天,你看过比赛后在社交媒体上骂了几句裁判SB,然后准备出门和朋友们踢上几脚球爽爽,但突然发现没人来为你们的比赛吹响开场哨,这时,你的心情是否会有些失落?可悲的是,这种场景在一步步地接近现实。


启程前往亚足联参加培训前的两天,我还在所在区的体育场执法一个中学生的比赛——因为市区足协的比赛任务重,裁判实在调配不开,很多裁判在周末都是上下午在不同地方赶场吹哨,有时午饭都顾不上吃一口。这些有家有朋友的裁判们不辞辛苦地付出为了什么?为了一场百元左右的裁判费?还是为了到场上享受球员教练们的谩骂?


其实,他们只是由衷地喜欢足球,热爱足球裁判这项事业。


因此,我要为马宁送上发自内心的祝福。他的表现得到了业界的一致认可,成为了中国足球裁判的新标杆。而在这背后,他付出了常人很难想象的艰辛。接到我的微信后,当时还在颁奖典礼上的马宁回了我一句:“谢谢好兄弟。为中国足球裁判正名,我们共同努力!”为了在场上做得更加完美,足球裁判这个群体从未停止努力。请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



读者如果在判罚、规则上有什么问题,可以在微信上给我们留言,我们会不定期在微信上为大家解答。


长按此图,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添加关注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