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走基层】四川:“红军胜利场”续写新篇章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位于四川石棉县安顺场的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本报记者 冯军/摄


大渡河畔涛声响,梦笔山上冷风寒。10月10日至16日,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西昌市出发,经冕宁县、石棉县及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泸定县,再到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小金县、马尔康市,最后过理县、汶川县到成都,,沿着当年红军走过的长征足迹一路前行,既感受到当年红军长征的艰辛与壮美,。


彝海,一弯清澈的湖水,幽静地躺在茂密的丛林中,这里就是举世闻名的“彝海结盟”发生地。不远处,。可是在当年,坐在这上面的人却在一天之内为中国历史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实现了民族团结,为红军强渡大渡河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当年为红军和小叶丹牵线搭桥的沙马尔各的儿子沙马依姑为记者们讲述了那段载入史册的光辉历史。


就在离彝海结盟处不远的山脚下的彝海村委会,农家书屋管理员吉额牛补正忙着给人开证明,他还是村会计,还要负责应急广播平台的播报。他和村主任吉克哪哈对应急广播平台感到很满意,“真是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走进雅安市石棉县的安顺场渡口,记者看到了另外一番景象:路旁是一座座白墙青瓦、有着彝家特色的新楼房,还有援建的八一小学,孩子们正在操场上快乐玩耍。81年前,这里曾发生了一场激战:红军成功强渡大渡河,。“翼王悲剧地,,至今依旧在这里传颂。,成了人们纪念红军长征、追寻长征精神之地,也吸引着众多新闻工作者来这里深入挖掘红军长征的历史。“我们今年已经接待300多批媒体记者了。”石棉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袁久胜很是感慨。


走进安顺彝族乡综合文化站中的农家书屋,记者遇到了一群来这里写作业的小学生,屋内安安静静,灯火通明,孩子们埋头专注地写着。他们说喜欢这里,写完作业还可以看书、用电脑。而这也往往会延迟书屋管理员王燕的下班时间。“没关系,只要书屋有需要,我会等孩子们离开的。”多么温馨的场景,多么朴实的语言。当年红军革命的理想,不就是为了今天的这份安宁幸福吗?


穿越高耸入云的二郎山,转过不知多少道弯,采访组一路疾驰来到泸定县。在最繁华的大道旁,记者看到了这样一块路牌:“泸定的路,曾是红军用发烫的双脚丈量过的路,也是敌人用刺刀和枪口重重封堵的路;是勇士们用生命之光照亮的路,更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重生之路。”在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还有这样一块石壁,上面写着:“十三根铁链扛起一个共和国。是的,飞夺泸定桥的意义已不是一桥的意义,而是一国的意义。”


激烈的战斗已经变得遥远,而近在记者眼前的,是半山上一家贫困户的彩色电视机,“户户通”让丧失劳动能力的李明富很开心,因为电视里总有他爱看的节目。记者看到门口墙上张贴的贫困户记录卡,上面详细记录了他家贫困的原因、扶贫措施和责任人。从物质生活到文化生活,无论甘孜州,还是乡里村里,都有帮扶和关爱。


从泸定北上,一路绕山而走,顺河而行,来到小金县。达维——著名的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的胜利会师地,就在这里。这里更有著名的两河口会议,会上确立了红军北上方针。“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红军会师的喜悦荡漾在高山峡谷。81年后的今天,我们仿佛还能听到当年红军欢庆的嘹亮歌声。


当年流落的女红军安秀英的儿子杜宇仁退休后,就住在小金县城附近一个带果园的小院里。走进房里,最吸引记者的是客厅里张贴的3张画像。“我们全家都热爱。”73岁的杜宇仁向记者讲述着母亲的经历,也讲到了母亲最后的遗憾:,当时因年龄大身体不好没有去。后来母亲说,应该去的,去看看,哪怕自己死在飞机上呢。老人带着遗憾走了。但老人当年在红军妇女独立团的故事、因伤流落当地受尽苦难的故事、解放后带领村民发展的故事,。


翻山越岭走了一程又一程,10月13日,记者来到了此次行程的最高点,海拔4114米的梦笔山,。当年破衣烂衫、饥肠辘辘的红军穿着草鞋,是以怎样的意志翻越这座寒冷缺氧的高山的,真的难以想象了。而现在,这里的湛蓝天空、皑皑白雪,都变成了记者镜头中的旷世美景,令人流连忘返。


今天,还有很多基层电影放映员、图书发行员依然在经历着这样的翻山越岭。放映设备已经升级,但整套设备依然有200多斤重。去往山村的路不总是水泥路,也有羊肠小道,有好些村庄不在山脚下,而是在高坡,没有自驾工具,就顺路搭车,当天回不去就住在村上,第二天接着赶往下一座山下一个村,所有这些只是为把电影送到每一个村庄的基层百姓中去。“没什么,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有着25年电影放映经历的徐田成获得荣誉无数。“如果身体条件允许,我还会一直放映下去。”他说得风轻云淡,一切都是那么自然。


“在四川,走基层不能看城市,要看农村;不能看成都,要看三州。,这是局里常说的一句话。这一路走来,无论是凉山州、甘孜州还是阿坝州,都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每一级政府都对贫困地区的发展给予了充分关注和大量的财力支持,,都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除此之外,让记者感动的,。


他们有困难吗?肯定有。他们困难多吗?肯定不少。在采访的过程中,,如民族语言人才的缺乏,基层服务机构缺少人员、经费不足,,但各级在机构、编制上是做减法,等等。就是这样,记者依然看到了基层工作者的热情投入、对工作的坚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凉山州新华书店总经理伍晋刚和《凉山日报》副总编辑何万敏,刚刚利用国庆假期跑了几个省调研文化产业,准备在凉山州做些文化产业项目;;还有阿坝日报社对于在藏语出版方面的全媒体创新,等等,都让人敬佩。


,传递着党和政府的关怀,推动着一村、一乡、一县、,极大地丰富了当地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红军精神闪耀在他们身上。


本报今日推出【走基层 弘扬长征精神·走进四川】特刊,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





独家|专业|原创|深度

微信ID:chinaxwcb
长按二维码关注


请勿擅自转载,有意转载的公众号请联系QQ:80670690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