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今天这场辩论,远比美国大选关系重大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美国大选终于见了分晓,无数网民那八卦的热情和编段子的智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投票情势明朗之后,不少理财相关的公众号开始科普“川普上台后的全球资产配置”。

这个话题没什么意思,但愿朋友们别被不负责任的媒体忽悠了。钱小邦简要总结两点:

1.没有特殊的留学、旅行需求不用盲目换美元、日元、黄金;

2.对普通人而言,所谓全球资产配置没有那么大必要

自8月底,,张维迎呼吁废除一切形式的产业政策,。而今天,两位教授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展开了近距离的PK。

可能不少人还不清楚两人争论的问题,在这儿先解释一下背景。

两位教授争论的焦点是:中国要不要继续实行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而对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干预的各种政策的总和。 产业政策的功能主要是弥补市场缺陷,有效配置资源;保护幼小民族产业的成长;熨平经济震荡;发挥后发优势,增强适应能力。

文科同学肯定还记得历史课本的这个片段:

五年计划/规划便是典型的产业政策。从1953年到今天,从一五计划到十三五规划,“XX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国家产业政策指导目录”、“XX行业调整振兴规划”这类字眼已经深入到我们的脑海。

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遇到重重阻力的时候,很多人开始质疑:我们真的需要产业政策吗?如果没有产业政策,中国是否会发展的更好?

这个念头刚开始出现的时候,我半天没反应过来。

。但是谁能保证决策者会一直保持高瞻远瞩,能永远做出正确的选择?曾经的带头大哥苏联为什么轰然倒塌?如果把国家比作公司,为什么总是有足够优秀的巨头决策失误被时代淘汰,难道是因为他们的老板、他们的员工不够聪明不够努力吗?退一步讲即使决策层能够制定正确的产业政策,在复杂的政治体制、市场环境下,能保证执行效果吗,如何解决愈演愈烈的寻租、腐败难题?

事实上,我们的产业政策也确实存在很大的问题,比如,光伏行业和钢铁行业的困境。


这个时候,张维迎教授站出来说:让产业政策退出历史舞台,让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吧,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一系列成绩,恰恰是市场化的结果。

:正确的产业政策能帮助国家建立强大的后发优势,尤其是我国地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环境复杂,更需要政府的引导来“集中优势兵力”。我们需要做的是提高产业政策的成功概率,而不是放弃它。

现在,站在自己的视角思考,你更支持谁的观点?



以下是两位教授辩论的观点总结:

(张)我理解的产业政策,是指政府出于经济发展或其他目的,对私人产品生产领域进行的选择性干预和歧视性对待,其手段包括市场准入限制、投资规模控制、信贷资金配给、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进出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土地价格优惠等。

(林)很多经济学家反对产业政策,二战期间很多国家产业政策不成功,因此他们反对,这是他们的反对。但是我没看到,不用产业政策能成功的国家,除了石油国家。我们要思考,为什么需要产业政策?

(张)产业政策失败的原因和计划经济失败的原因完全一样。概言之,产业政策之所以失败,一是由于人类认知能力的限制,二是因为激励机制扭曲。更通俗地讲,一是由于人的无知,二是由于人的无耻。认知能力的限制比激励机制更根本。

(林)不能因为产业政策大部分是失败的,我们就不要产业政策了,那样做的话实际上是把婴儿跟婴儿洗澡水一起倒掉,我们作为经济学家就要研究清楚为什么需要产业政策才能成功。

(张)产业政策是集中化决策,意味着将社会资源集中投入到政府选定的目标,这是一种豪赌!成功的可能性很小,失败的代价巨大。

(林)领先的产业大多是政府支持起来的:《企业家型政府》讲到,美国在国际上领先的产业或企业,早期的研发基本上都是政府支持的。由于政府支持研发的钱是有限的,所以政府花的钱就决定了这些产业的发展方向。

(张)政府官员不具有企业家的警觉性和判断力;即使有,也没有企业家那样的激励。专家不是企业家,他们也许有创新所必须的硬知识,但并没有创新所必须的软知识。靠企业家制定产业政策也不可能成功,因为过去的成功不是未来的指路灯,许多辉煌的企业破产了,就是因为新的、更具创新力的企业家的破坏性创新。

(林)要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必须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家。如果他成功了,后面就会有一群跟风的竞争者,这样就得不到垄断的利润,这跟他付出的成本是不对称的。发达国家要用专利保护来鼓励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让他们不怕后面的竞争者。这就是产业政策的作用。

(张)产业政策通过对不同产业、不同企业在市场准入、税收和补贴、融资和信贷、土地优惠、进出口许可等方面的区别对待,创造出权力租金,这必然导致企业家和政府官员的寻租行为。

(林)不止企业家有企业家精神,熊彼特谈到企业精神,主要指发现机会。发现机会的不止有企业家,官员、学者也会发现机会。如果我们没有企业家精神,就不会来北大办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张维迎企业精神运用范围太窄了。

(张)在市场当中政府最重要的职责叫保护个人的权利和自由,现有的所谓市场失灵,是市场理论的失灵,包括垄断导致的失灵,外部性导致的失灵,和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失灵,这跟市场失灵没有关系。

,固然有那么多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大师,还没有一个理论,只要你这么做就能够给国家带来繁荣。我希望能够提供一个框架,政府在追求自己的目标的时候能够给国家、给社会带来进步、带来繁荣。

 

表面看起来,张维迎教授更推崇市场,,其实没有这么简单。作为顶尖的经济学家,张绝对比一般人更了解市场的不足,林肯定比一般人更懂得政府的缺陷。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也肯定不能只要市场,或者只要计划。

关键是,对于当下的中国,“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如何折中、如何相互配合?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发展不用“摸着石头过河”,因为有现成可借鉴的国外经验,也有成熟可引进的技术,还有大批等着政策松动的资金,当然可以通过产业政策来集中力量办大事。

那时经济政策容易制定,发展的容错率高。

可是现在呢?国内经济转型的压力骤增,国外经济形势一片惨淡,产业政策何去何从?

就好像一个中学生,上个学期数学考20分,语文考80分,当然知道集中精力提高数学成绩。可是这个学期数学考了65分,语文考了70分,你该怎么分配时间?

所以我认为,与其说两位教授是“市场”与“政府”之争,不如说是对经济发展阶段的判定之争。经济发展没有明确的打分,更何况有地域之分、行业之分、不同的视角之分,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或者说很难说谁的判断更符合实际。

我想听听你们的看法。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