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有房才有高潮?这部高分真人秀每个人都该看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前两周,对于河北雄安新区来说,是过山车一样的半个月。


在宣布设立“雄安为北京经济开发新区”消息的24小时之内,房价从6K猛飚到2.5万。


许多当地在北漂的人连夜赶回家中,熬夜排队购房,不眠不休。


因为每晚一个点,个人积蓄负债又是不一样的情况了。


房价,已经是悬在每一个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了。


雄安的疯狂,只是中国房市疯魔的冰山一角。


逼疯逼死人的房价,在神州大地的每一个人口聚集区都在上演着。


而且不单包括内地,还有香港。


有楼万事足



这是TVB推出的一档买房真人秀,于今年春节结束后开播。


共五集,每集约22分钟左右,全撸完也就当看了一部电影。


虽然精短,但却字字诛心;虽然纪实,但却满满的恐怖片既视感。


节目编导是岑应。



她是香港新生代中最大胆、最敢玩的媒体从业者之一。


之前炮制的《盛女大作战》、《求爱大作战》、《没有起跑线?》都以强大的噱头闻名,


短短几十分钟的节目,她却能做到爆点频出、引爆全港话题。


原因就在于她擅长制造“金句”,每集一截屏是看岑应节目的标准配置。


不信,《没有起跑线?》让你感受下。


赢在射jing前



咸湿到了极点,但也让人无力反驳,用三俗的语句直戳现实,她简直是“香港金句王”。


而此次的《有楼万事足》也不例外,一开始就例行放炮。


有楼才有高潮



仅一句话,你就感到这个节目的少儿不宜程度。


因此也招来不少人的诟病:“演的成分较重”“许多嘉宾像是职业的”…


就像曾经风靡内地一时的《非诚勿扰》,一些嘉宾N多期过去了,却没成功配对,最后凭借一两句话成为了早期网红。



《有楼万事足》做秀的成分的确很强。


但又不光有百无禁忌,因为咸湿的节目,在香港比比皆是。


譬如当年的《今夜不设防》,黄霑车速堪比高铁。


哥哥、林青霞、王祖贤等都上过


抛开这些噱头,《有楼万事足》的核心是用赤裸裸的数字、血淋淋的故事击中每一个人。


譬如之前说出“有楼才有高潮”的这位猛女,她叫Seasun。



今年22岁的她是一名珠宝公司职员,其名言是“如果没楼,不要白撞吧!”,


用白话翻译过来就是“没房,就非诚勿扰”,她把自己的一切都明码标价。


想要打动她,请至少有2000平方呎的房子,约合200多平米。



她还发明了一套猴子理论:


公猴负责出去抢地盘,母猴就负责伺候条件好的公猴,繁衍下一代,条件好的公猴当然需要一个洞穴,洞穴不能太小,如果母猴进去了,公猴进不去怎么办呢?



不加掩饰的拜金拜房价值观,自然引发了其他嘉宾的抨击。


阿龙:我觉得现在有些女孩子好不要脸

大姐,现在什么年代?

你觉得男人就一定要女人?


一言不合,就撕逼起来了。


其他嘉宾还提出了过激的问题:


你要找一个有能力的男人跟你交配,很传统,说中国也好,

以前就是男人养女人,有房子,但是不只你一个老婆,

有多几个,侍妾等等,你又能否接受到呢?


如此羞辱的问题,但Seasun姐却心平气和地回答道:


不介意


因为香港的法律是一夫一妻制的,只要她的合法利益能被保障,其他Nothing is important。



到这里听出来了吧!


所谓“有房才有真爱”,其实是“真爱是房。”


她的确物质,但也间接反映了许多人的心态:


比起没一点真凭实据的梦想感情,踏实摆在眼前的钢筋水泥更让人有安全感。


而Seasun 只不过是其中比较容易、比较快捷获得这种安全感的,因为她是有资本的。



许多人反感她的,不单单是价值倾向,而是她要经历的波折比大多数人更少。


因为更多的人,能靠的只有自己。


譬如Chris。



他有个绰号叫“50元哥(折合人民币42元)”,因为他给自己下了一条死命令,每天最多花50块。


听起来很不可思议,要知道哪怕在北京,每日三餐、公交地铁、其他零用加起来也可能不止50,何况还是物价更贵的香港。


而他做到了,秘诀就是一个字——



对自己抠,对别人抠,每一个环节能省则省。


早在上大学时,大家都在风花雪月,而Chris就制定了“十年买房计划”,为此他削减了一切开支。


对外,绝不出去吃、绝不娱乐应酬,少交际也就花得少了。


对内,通讯,4G时代用的还是2G手机;交通,能步行绝不坐车;


唱歌,从不去KTV对着电脑自唱;洗澡,每天大学淋浴室伺候……



真是完全把一分钱掰开两半来花了。


可强中还有强中手,论“抠”,此间还有更高峰。


譬如90后文员Macy。



她绰号是“105%姐”,意思就是她每个月存下来的钱,是她收入的105%。


所以“50元哥”八年才凑够的首付,她三年就完成了(当然买房要求不同)


而他们俩绝招也不一样,Chris靠抠,Macy靠


蹭父母,吃喝住行,全在家里,不给家用还让父母倒贴;


蹭男友,逛街、娱乐、化妆品、吃外餐,全是男友买单。



基本每月只有净收入,没有支出。


再加上闲暇时,炒下股,所以月收入105%.


除了这三位极品之外,其余人买房的手段也是各式各样:


有牺牲一切的工作狂Inky,她用身体上的病痛换来了平方呎;



也有如赌徒一般疯狂,倾其所有的投机者Paul,2003年时还是普通工薪族的他,凭借炒房,


成功走上人生巅峰,每天睡觉睡到自然醒、收租收到手抽筋、出海垂钓钓到人发呆、钻石王老五到肾不行、买楼买到脑子晕……



……


除了这些“成功者”以外,还有不少仍然在徘徊的。


有的结婚之后只能分居,有的只能租住工厂房或集装箱。


传说中的纳米楼


来自各方各面、各行各业的声音,让《有楼万事足》成了“香港楼市的万象书”。


在这里,有人成功,有人失意,但唯一不变的就是楼市的疯狂。


由于城市面积有限,香港的楼市与内地的房市并不完全相同。


100平米,在内地是普通一家三口的标准线,而在香港,就是不折不扣的豪宅。


根据统计数据,香港人均居住面积仅为12.8平米(130呎)


而每只猪仔,也至少有4到5平米(40~50呎)的居住范围。


换言之,香港人住的还不如一只猪!



与住得不如人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居高不下的楼价。


“50元哥”Chris八年存下了300万,付了50%的首付后,终于买下了55平米(600呎不到)的房子。



从16岁开始存钱,32岁终于用303万购入房子的黄金剩女Inky。


多年的打拼,浑身的病痛所换来的也不过是一套小蜗居。



不过她也心满意足了。


因为比起为包租公、包租婆挣钱的人来说,他们无疑要幸运得多。


市区的群租房仅6平米不到的就要8000一个月。



要么买房,要么租房,无论哪个促成了楼市的疯狂。


Paul说:

不买楼就是笨;



而不买楼,他更高兴,否则他的房子租给谁?



无论怎么样,他都是赢家。


而更值得咱们警惕的是,这把火一直从未熄灭过,一直烧了几十年。



90年代的两部神级港剧《大时代》和《创世纪》就曾经以戏谑的方式描绘了香港疯狂的股市与楼市。


股市的热潮倒还好说,因为不是所有人都参与,烧一阵就过去了;


但楼市是每个人生存的必需品,所以热劲从未消去,相反是越烧越旺。



而在烈火炙烤之下,人性就会越发廉价。


把所有一切都赌在房上,还是算稍有点理性的。


疯狂起来,说不定就像《维多利亚一号》中一样,为房杀人,用制造凶宅来对抗疯狂的房价。



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细想来又不是全无可能性。


因为楼市价格有多凶,人性就有多疯狂。



而且这个定律不仅适用于香港,放之天下皆准,


内地的城市自不用说,城市的发达程度直接与房价挂钩。


过去买房是为了生活,而今天生活是为了买房。


就像《有楼万事足》中的几位嘉宾一样:


Chris牺牲了朋友、交际,活得像个苦行僧一样。


最终获得了房,可是能怎么样呢?最终他已经只会用物化的要求去找女朋友了;



Macy牺牲了亲情、爱情,母亲单亲一个人将她抚养长大,


却没想换来的是工作三年无一分回报,只能强颜欢笑地说:


我真的不开心,真的



他们以为得到了幸福的基础,却不想失去了幸福的根本——爱的能力。


没有家,再多的房产又如何呢?


我们已经本末倒置了,但又如何呢?最后只能一边怒骂,一边继续。



(要看的,b站有在线)


电影铺子

微信 | movpuzi

电影大餐、生活甜点,荤素搭配,常吃不累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