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淮海战役是以少胜多吗?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汪涛出品:《超越战争论——战争与和平的数学原理》,以全新的数学工具——“循环因果律”为基础,,从而使中国这一伟大精神财富在当今时代下重现光辉。


在淮海战役中,解放军华东和中原野战军,以60万军队,80万军队。最终能够以少胜多,是因为最有效地在数量上分割了对手。


▲ 淮海战役态势图

首先在东线的碾庄将黄百韬的7兵团10万多人分割围歼。但由于该大战初期,解放军整体数量不占优势,抽调出来用于围歼黄百韬的作战力量有限,战争维中的数量优势很难达到明显超过3倍程度。该战役最后全歼7兵团,但解放军的损耗也非常大。


▲ 黄百韬

假设解放军击毁效率为4%,初始数量从各数据渠道得到的18万人到28万人,黄百韬7兵团为10万人,击毁效率从与解放军一样的4%到为解放军4倍的16%。经战争循环因果序列计算后,解放军极限战损会从2万人到9.1万人,其中间值在5.5万人左右。此战黄百韬利用了碾庄之前已经修好的坚固工事,极大提升了击毁效率。7兵团被围后坚持作战了12天,直到整个7兵团打光,黄百韬指挥部受到攻击,黄本人突围过程中战死(也有指为自杀)为止。崩溃点战损率基本上为100%。此战解放军最后虽然打赢,但因伤亡太大,战役结束后对此战进行了很多经验教训的总结。事实上,虽然的确有很多具体战术上的经验教训,但因黄百韬集结了十多万人的庞大兵力,而解放军初期因整体数量劣势,难以形成3倍以上的绝对数量优势,因此遭受巨大伤亡也是很自然的。


▲ 战场激战

然后在西南方向的双堆集将黄维的12兵团12万多人分割围歼。在该阶段解放军已经可以集中3倍以上的绝对优势兵力作战。为获得这一优势,华野甚至将陈士榘的3个纵队调到中野支援围歼黄维兵团的战役,以保证这一数量绝对优势的建立。

在每个阶段,解放军都能集中数量上占优势,甚至3倍以上绝对优势的兵力,。最终在整个淮海战役上,尽管总体上解放军处于数量劣势,171151人,解放军伤亡为136524人,后者还略少于前者。320355人,投诚35093人,28500人。总损失竟达到555099人。


▲ 后勤民工

另外,39万地方武装,以及220多万名担任后勤的民工加入战役。所以并不能简单地说解放军是总体上以少胜多。如果算上正规军和地方武装,100多万人,。如果算上担任后勤的民工,总人数更是达到320-330万人。


即使如此,如果简单地对比双方可参战人员,解放军依然不是占绝对优势。因此,在战役进行过程中对敌方的有效分割是至关重要的。甚至在第一阶段围歼黄百韬兵团过程中,是抓住了黄百韬自己两三天的行动迟疑的时机,、张克侠,于1948118日的关键时刻,率部2.3,创造了短短4个多小时的战机,使得解放军完成了对黄百韬7兵团的包围。这种用如此之短的战机去打大型歼灭战,不仅需要极准确的信息判断,而且需要事先充分的运筹才能下如此之大的决心。因为稍有不慎,这样的行动也会使自己陷入敌军的重围之中。。


《超越战争论》,!







作者简介:汪涛。曾任中兴通讯国际市场副总裁,北京数码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际市场总经理,现为数码视讯国际投资总裁。

出版专著:《通播网宣言》《生态社会人口论》《纯电动拯救世界》《超越战争论——战争与和平的数学原理》

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纯科学  新浪微博@汪涛_纯科学

(本文的根据《超越战争论》一书内容改编整理,想要了解本书的更多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