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在记者节这天为纸媒烧个纸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今年是第17个记者节,在这里祝还在采访的朋友和同行们节日快乐。


今天尽管是记者节,但我想很多在传统媒体工作,尤其在纸媒谋生的朋友们,内心是高兴不起来的。江河日下的生存环境,已经让曾经浩浩荡荡的媒体大军迅速缩水,报纸关张的新闻在这两年不时充斥在各大新闻客户端上。


你看的一点都没错,这些消息出现的基本上都是新闻客户端,就是我们熟知的移动新媒体,体现形态就是各种AAP。哪家报纸关门不干了,其他报纸一般很少报道,这倒不是说冷眼旁观,而是大家都不愿意面对现实。谈论同行的死亡,何尝不是影射自己?


就像那些村头晒着太阳的耄耋老人,能活一天是一天,就算灵车在眼前开过,那也可以视若不见。


但是灵车从眼前而过,你真的可以视而不见吗?


就在昨天,有消息称,《京华时报》刊号确认注销,这份曾经红极一时的老牌报纸将成为京华烟云——《京华时报》出到2016年12月31日,2017年元旦休刊;报社的编制被日报收回;报社采编人员参加日报集团的内部岗位双选会。


所谓内部岗位双选会,则是一个说法,说白了日报集团拿出几十个岗位,安置一些有户口的员工。整个《京华时报》的采编人员有300人,这意味着绝大多数人将自谋生路。




上个月中旬,这家风行京城15年的报纸因为要跟《晨报》合并的消息而刷爆朋友圈。如今大家看到的结果更为残酷,《京华时报》成为了一个垃圾股,像一个弃婴一样从一个主管部门,被送给了另一个主管部门,如今连活着的资格都没有了。


当然《京华时报》的死去,其主要原因在于持续的亏损而难以为继,谁会要一个只吃饭不干活的孩子当负担?


想当年,《京华时报》可是中国报纸市场化的先锋典范,京城都市报的排头兵。它同《新京报》一样,都是“南报北伐”的精品——创始人皆来自南方报业,。《京华时报》立足民生,其本市新闻的暗访和调查做得一度风生水起,是很多同行学习的榜样。


但是同一直态度鲜明的《新京报》不同,,首任总编辑)、今日头条副总编徐一龙、《中国周刊》前副总编辑蒋晨明等精英,但也有中国式报人所固有的局限性——那就是他们太听话了。




上个月的合并传言出来后,《京华时报》官微发了一条微博,表示自己岁月静好,看起来什么都没发生;而《新京报》在传出要并入日报集团的消息后,第一时间明确辟谣。


一份报纸和做人是没区别的,报纸应该有报格,做人应该有人格,像《京华时报》这样缺报格的报纸太多,像《新京报》这样有报格的报纸又太少。


中国的大部分报纸同《京华时报》一样,他们尽管走的是市场化的道路,但骨子里仍然是领导们的马前卒。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总能给家长留下深刻印象;那些听话的孩子因为泯如众人,躲在安静的角落里时间长就被忽略掉。




更何况一份有报格的报纸,其报道一定有自己的一套生存方式,而这一套是其屹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无论是应对上级主管部门,还是市场化的巨大挑战,一个主动性很强的报纸,一定可以给自己的身后留下一片回旋的生存空间。


这一点上《京华时报》就做得很差,他们一直在被动地等着上级主管部门的安排,他们不相信自己会走到无路可走的那一步。2011年9月2日,,改为由中共宣传部主管主办,。当时恰逢《京华时报》十周年。


有人认为此举让《京华时报》的报道灵活性下降。但《京华时报》当时是这么评价自己的转换的,“进入元年的京华时报社,完成了她的十年的积累和铺垫,笃初诚美,顺利变轨。”


如果时光可以回溯到十年前,当时在市场上活跃的报纸最多时有8家,我记得每次评报的时候,当时的总编辑都说这些报纸的同质化倾向太严重,每天大家的内容基本上都差不多。


我当时就跟他说,将来只需要最多三份报纸,其他报纸的存在就是浪费国家资源,现在看看三份都算多。




尽管现在已经不做报纸了,我经常还是可以在各种采访现场遇到前同事和老朋友,大家还会聊聊所谓的转行。跟他们经过一定的交流后,我发现这些人基本上是废掉的一代人,一部分人已经不再适合在这个行业工作。


在全世界传媒最发达的美国,,你也必须要是一个有魅力的媒体人,就是说光有专业能力,是不足以让你胜任媒体人的身份。我曾经参加过一次《三联生活周刊》的编前会,当时的总编朱伟就跟记者们说,你们的稿子已经写得很好了,但仍然要强化个人的风格在其中,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个性,才是作为写作者的一笔财富。


我们平时所能看到的很多记者的报道,真的是太大路货的堆砌,我不认为那是什么新闻报道。很多人一不热爱新闻事业,二不具备真正把稿子写好的能力,他们就跟车间里混吃等死的纺织工人没区别。


还不赶紧醒来吗,这早就不是一个什么“无冕之王”的时代了,你出示个记者证,你可以优先乘车,免费游玩景点骗吃骗喝。


现在的读者也都不像十年二十年前了,他们是更新的一代人,他们的英文能力越来越好,他们可以不借助报纸就能获取很多最新的资讯。当年大家生活在信息匮乏年代,你还可以在报纸上指点江山,忽悠读者们怎么做人,现在你确定你还好意思这么干吗?


如果你作为一个记者,既没有铁肩担道义的勇气,又没有强大的自我学习的能力,试问你这种媒体的存在意义在哪里呢?


好多传统媒体人把现在纸媒衰落归罪于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他们完全看不到自己已经被甩到了旧时代的站台上,他们僵化、保守、落后、顽固和自我感觉良好,他们已经无力登上这辆开往新时代的高铁上。




前段时间东方网徐姓总裁发文炮轰腾讯网,质疑微信团队举报机制不权威,称其掠夺公共数据资源。后来仔细一看,原来其治下的一个公众号发了一篇题为《为什么街上香喷喷的烤鸭只卖 19 元?》的常识性谣言文而被封号7天。


作为犯错的一方,其实徐总裁关门反省,比他连发两篇怒气冲冲的文章要有用多了。他还强调说,自己曾经在中国最老的《新民晚报》工作,自己上面的朋友如何地多,其实无非就想说,腾讯没有资格动自己这样的老资格媒体人。


其实这位总裁就是在倚老卖老,就算他开始做新媒体,仍然改不了这种做派。我见过太多这样的传统媒体人,他们的尊严并不是自己争取的,而是他们的单位赋予的,他们的脸面不是对社会不公勇敢发声换来的,而是懂得如何顺从领导的意愿而换来的。


中国像样的媒体人太少了,大多不是在那里混吃等死的,就是像霸道总裁这样出身优越者。他们这些人既不能为社会进步真的贡献什么,又不能在纸媒衰落的今天,真的把得清市场的脉络,你说你们凭什么还要在这个时代呼风唤雨?


好好看清楚这个时代吧,相比于这些半死不活的传统媒体,尤其是一张张报纸,微信就是上苍赐予中国人的礼物。腾讯因为微信的推广而伟大,它可以集通信和信息发布于一身,这是以往想都不敢想的发明。


很多媒体人可以做公众号,他们将自己在报纸工作时被压抑的人格都释放出来,重新做回真正的自己;很多人因为微信可以不再受雇于某一个公司,就可以体面地活着。


1609年,比利时安特卫普出现世界上第一份报纸《新闻报》,人类享用了500多年的报纸红利,这已经是一个人间奇迹。时代的发展注定要催生新的产品,报纸注定要逐渐走进博物馆中。


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腾讯就是现在报纸的一面镜子,,开拓了一条市场化的新征途,重新让我们审视这个新世界。


这个世界是属于勇敢者的,懦弱者只有死路一条。



声明:所有文章都是本公号原创,如需转载引用,必须在后台申请授权。






微博号:王旭的王

微信号:wangxudewang

商务合作请加QQ:2411084881


这个公众号的前身是“旭托邦”

一直走在反鸡汤反流行的路上

用独立思考去解读人性和社会

带你牛逼带你飞的毒舌艺术家  

文艺连萌 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