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只要有依赖就会有痛苦 |婵琴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我要你询问幼儿园执照的事,你迟迟不愿意帮忙?”“让你周末开车送我和孩子去父母家,一个月都没实现过一次?”……在一个训练营的课堂上,老师设计了一个环节,夫妻双方可以指出对方的缺点和过失。其中一个北京籍的中年妇女不停的质问她丈夫,大抵就是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丈夫没能帮助到她,让她一直耿耿于怀,心生怨恨。

这不,时机来了,一吐为尽。那天我观察她的面孔,几乎是扭曲的,怒气不止,而她的丈夫也不停的以各种理由反驳、回击她。两个人即便在讨论、解决一些关键性问题时,依旧一副得理不饶人的姿态。

这里不饶人的关键是:“妻子说你没能帮到我”、“丈夫说,我事情也很多,凭什么一定要帮到你”。话说到这里,妻子除了无力,就是委屈。我看她泪水在眼眶开始打转。

我眼前的那对亲密伴侣,男人看上去近四十,女人三十多,8年多的婚史。他们更像是两个独立的个体,说话语境都很难进入同一个频道。你很难想象,他们平时是怎样在展开日常琐事的沟通与交流。又或者,他们已经习惯了各自不再交流的境遇。

若不是上训练营课程的设计,她的妻子估计也不会把那些陈年旧事拿出来讨伐,当作问题。

而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妻子对丈夫产生的依赖感得不到满足。我们试想一下,若执照她能自己想办法去解决,出门的事,也能独自处理。她还会有后来的痛苦和抱怨吗?

“男人就应该是来帮助女人,否则,什么都干了,要他还有什么用呢?”这话听起来似乎也没错。只是生活中看似的不幸被你遇到了,你找到的就是一个只顾自己,不顾他人感受的自私的伴侣,而且你们还在一个空间生活,两个无知而高傲的灵魂相互都不肯认输,还为各种家眷琐事争执、纠葛,半生光阴就此耗尽,深感伤痛。

人性里的愚蠢和刚硬,若同一屋檐下的两个人都被烙印,那么产生的痛苦也是必然。


这也是为什么,在恋爱期间,很多的情侣都能和睦相处,疼爱有加。而一旦走入婚姻,获得泡沫般的幸福后,就是漫长的纠葛、争论、讨伐……彼此伤害,难以得到安乐。大抵是因为恋爱中的男女因为情爱的初期,内心柔软而真实,没有计较,无私、恨不得把所有的一切都交付给对方;而一旦进入婚姻后,因为自我私欲的不断显现,关系界限的逐渐模糊,于是开始出现了矛盾,觉得你有责任和义务,无条件的为我做所有的一切。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把自己丢进了一个完全依赖的境遇中,此时,痛苦也就自然而然的膨胀。

这种状态有点像幼童对父亲和母亲的依赖一样,比如,他(她)跟你要一个玩具,没能帮忙实现,就会满脸的不高兴;你没能满足他(她)一颗糖的愿望,就会两眼泪汪汪。

很多的成人,之所以关系衍生出这样、那样的痛苦,是因为他们只是年龄上不断得到增长,心智却一直处于幼童阶段,那种需要被人照顾、希望对方一切都能如愿自己的想法,在脑海中已经根深柢固,难以挥散。就好像一颗种子埋在了土壤里,最终的生根、发芽,需要不断的浇灌和满足他(她),最后才有可能开一朵饱满的花,给人以愉悦。否则,就会凋谢,自我摧残,根茎也一同被腐蚀。

对于成人来说,无法真实有效的解决心智的问题,就难以获得心灵与思想的成长。而智慧的思想,恰恰是启发自我解决问题,不断激发自身的勇气,让心不再受挫的关键。

如果说,“唯有痛苦才能给人带来教益”,那么,心智成熟无疑可以让我们变得更理性与智慧。


克里希那穆提说:“如果有爱,就没有依赖;如果有依赖,就没有爱。”在他看来,爱始终是独立的、自由的,无私的,没有任何攀附的。但凡产生了依赖,而依赖无以得到实现的时候,就会有恐惧、贪婪、愤怒、寂寞种种负面的情绪影响,而这些的根源,都是由于自己的思想所造成的。

“思想,因为是破碎的,所以造成依赖。”具体一点来解释,就是你的思想没有形成坚固的支点,就极其容易对他人产生依赖,而这个过程有时候是有形的,有时候又是无形的,你甚至会不知不觉的陷入那种被依赖的感觉,就像沼泽一样爬不出来,最后把自己也甩入两难的境地。

这种感觉,和欲望是不是很似曾相识呢?我们说,人很多时候的痛苦,跟欲望也有一定的关系。欲望越多,快乐也就越少;依赖越强,痛苦也就越深。

就生命本身的意义来说,我们都是希望快乐的、平和的、顺境的,一旦超越所指的范围,就会有痛苦,而且会对这种痛苦产生恐惧与怨恨。让光阴在怨恨与无明中耗尽。如此一想,我们不妨尽可能去调整自己,但凡心中对他人有所要求和耗消的事情,就不要去尝试,也不要去做。

不要因为自己的私欲而与对方产生敌对的情绪,这样也很容易造成苦苦。《》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里指出的缘起性空,大抵也是提醒每一个众生都是因缘和合而生,而一切都是易变的,无常的。这时候,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面对它、接纳它、处理它。

而不是质疑说,“为什么结婚前他(她)什么都能帮我、理解我、包容我,为什么结婚后整个人都变得不太好了呢?”

事实上,那一刻,谁都没有变,变的是自己内心的无明及对自己、他人的不够深入了解。当你明白这一点后,也就没有了依赖,没有了怨恨和讨价、计较与纠葛、不平与委屈。

当我们能不对其伴侣产生完全的依赖,觉得对方为你所做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那么你就多少会减少内心的执着。这种执着包括对情感、人事和钱财的要求。

你所能做的,而且可以做到的,就是生起对情爱的尊重与爱惜,也就是日常中我们所说的慈悲与怜悯之心。一个人若能智慧的对待情爱、婚姻,那么他(她)的爱人之心也会无量扩大。

现实生活中的真爱不是不存在。容易迷失的始终是我们自身对情爱的理解,太过于匮乏与着急,造成了无止尽的要求、虚空和痛苦。我们所需要的最为妥帖、温蕴的情感是以不为占有、自私、要求为前提。

对治的方法:尽量不要试图过于深入对方,挖掘种种不是,而是以我为出发,多掌握自身心的状态,多付出、不计较,给自己寻找平衡点。因为你的无力,说不定也是对方的无力;你的匮乏,说不定也是对方的匮乏。

如此一想,内心的怜悯和慈悲就会滋养出爱的温度,你也会因此没有要求改变他人的目的,没了依赖得不到满足的怨愤。由此快乐也就自然而然的来到身边。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弓箭守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这是纪伯伦关于女子和父母间独立的教言。

而夫妻间,若也能以此为独立的思维,就不容易给情感带来伤害与委屈。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和命运,若一味产生依赖和要求,就会让生活中的问题频繁出现。

“男人的婚姻出现问题,在于婚后只想往上攀登,对婚姻缺少经营。而女人的婚姻出现问题,常常在于女人婚后觉得万事大吉,以为其人生价值就此实现。她们要求丈夫“改邪归正”,把精力完全放在家庭和婚姻上。”

以上这段话基本道出了婚姻问题的本质,也阐述了男女双方对情感依赖方向上的不同,由此产生束缚与窒息,怨憎与痛苦。

我们成人后,给予外界、他人的滋养与能量,不仅仅来自幼童时父母的无私浇灌,更来源于日后的成长过程中,能否获得心智的成熟,将恩典、慈悲、懂得同理之心传递给身边的人。

如果我们能时刻保持以上种种心境,能容纳一切,给予彼此空隙,如同橡树与松柏那样,各种分开耸立,也不在彼此的阴影和缺陷中成长,就能得到支撑和独立,也能在婚姻中,自由起舞。

END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