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关于同位性“人称代词+一个NP”的指称性质、语用功能》摘要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0引言


关于汉语中的同位同指组合“人称代词+一个NP”(下文简称为“人称+一个NP”)的指称性质与语用功能,学界存在不同的分析。在对相关语言事实作进一步观察、思考的过程中,我们感到该类组合的指称性质和语用功能的分析,涉及母语者韵律感知差异、指称性质的界定标准与异同辨析、语用功能分析的普适性与自洽性以及该类组合的句法语用允准条件等诸多层面的问题,有必要重新进行专门的讨论。


1同位性“人称+一个NP”的指称性质


(一)同位性“人称+一个NP”的单指性


汉语中实际上存在“我/你/她一个NP”与“我/你/她、一个NP”两种相近构式,如:


(1)他一个小人物,就收5万块,顶多再坐几年牢吧,整他有什么意思。

(2)他、一个小人物竟然也如此热衷捞功名捞地位,费尽心机往上爬。


“他、一个小人物VP”是“他+VP”与“一个小人物+VP”小句层面的复合,构成并列结构表示双视角的复合型命题;“他一个小人物”则是句内成分层面的整合,用同位同指组合指称当事人并明示其身份。由此我们感到,结合韵律特征确定观察对象的同一性,是深入研讨的必要条件之一。


从内部关系上看,“人称+一个NP”是用“一个NP”来阐释“人称”。因此,“人称+一个NP”的指称性质应是由“人称”来决定,而非由“一个NP”来决定。既然“人称+一个NP”的指称关键在“人称”上,而“人称”均为单指形式,那我们有理由断定“人称+一个NP”也是单指形式,而不是类指成分。


考察“人称+一个NP”在话语交际和篇章语境中的同指表现有助于确定其指称性质。如:


(3)……要我接生,我自然不肯。你们想,我一个堂堂男子汉,给妇道人家接生怎么成?

(4)你一个职业军人,在支行做一个小小的保卫科副科长,这一辈子相信也就这样了,你甘心吗?


无论是在上文中,还是在下文中,与“人称+一个NP”有同指关系的都是“人称”的同指形式,而不是“一个NP”的同指形式。这说明,在确定“人称+一个NP”的指称性质时,“人称”才是关键。


单指性“人称”都可以进入“X +这个NP(指人)”框架。循此思路,“人称+一个NP”均可作出相应变换而指称意义基本未发生改变。请比较:


(3’)……你们想,我这个堂堂男子汉,给妇道人家接生怎么成?

(4’)你这个职业军人,在支行做一个小小的保卫科副科长,这一辈子相信也就这样了,你甘心吗?


由于“人称”与“这个NP指人”都是单指形式,同位同指组合“人称+这个NP指人”显然也是单指的。


(二)同位性“人称+一个NP”的示类性、弱特指性


从认知层面来说,同位性“人称+一个NP”明示说话人的观察角度并引导受话人的思考角度,是一种视角调控的交互主观性表达方式。由于同位性“人称+一个NP”明示了“人称”的属性类别,所以可称之为“示类性单指”。


同位性“人称+这个NP”中,定指性的“人称”本已明确了话语所指涉的特定对象,其后的“这个NP”实际上是发挥语用上、主观上的强化作用。相比之下,由于后项成分“一个NP”的不定指特征,同位性“人称+一个NP”将“人称”作为NP中一员处理,特指性相对弱化。试比较:


(5)她这个博导除了研究生的课还开本科生的课。

(5’)她一个博导除了研究生的课还开本科生的课。


正因为“人称+这个NP”有明显的特指性,“人称+一个NP”有明显的示类性,因此二者在NP的允准条件上有所差异。请比较:


(6)他这个人长得丑,只好拿温柔来补了。

(7)(我妈妈)对我这个唯一在她身边长大的孩子,更是倾注了深深的爱。

(6’)*他一个人长得丑,只好拿温柔来补了。

(7’)*(我妈妈)对我一个唯一在她身边长大的孩子,更是倾注了深深的爱。


由于“人”的属性内涵已经为“人称”所蕴涵,“人”并未为“人称”提供更具体的身份类别信息;由于限定词“唯一”的作用,整个短语侧重外延的限定,而不是类别属性的凸显。因此,二者均不被示类性“人称+一个NP”所允准。


2同位性“人称+一个NP”的语用功能


(一)主语/话题位置上“人称+一个NP”的语用功能


针对主语/话题位置上的同位性“人称+一个NP”,有学者将其语用功能总结为“探究相关当事人的责任”。全面考察CCL中的相关语料后,我们发现语料中的很多用例其实与当事人的责任无关。如:


(8)我一个中国人,出国不是那么必要的。

(9)他一个毛孩子,敢骗我?

(10)他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一包方便面断然是吃不饱的。

(11)你一个女同志,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怕不怕?


上述例证表明,“人称+一个NP”处于主语/话题位置上时,所在句可以用于评议、质疑,也可以用于推测、询问。我们还注意到,作为“人称+一个NP”中最常见的两种形式,“我一个NP”所在句还可以表示决心,“你一个NP”所在句还可以表示建议。如:


(12)我一个大老爷们儿,接您郭姐的钱,一定活出个样子来。

(13)你一个姑娘家,就别偷了,回家找二伯,相中一个差不多的就嫁人吧。


在对主语/话题位置上同位性“人称+一个NP”所在句的语用功能有了明确的认识后,我们就可以联系所在句的功能概括出该组合自身的语用功能,即明示“人称”所指当事人的身份属性,激活相关身份属性的社会评价意义,为针对“人称”所指当事人展开评议、质疑、推测或询问等提供依据。


(二)非主语/话题位置上“人称+一个NP”的语用功能


据我们考察,包括“我/你一个NP”在内的同位同指组合“人称+一个NP”不但还可以做动词宾语、介词宾语,而且还可以做定语、兼语。如:


(14)你也太不知天高地厚了,当几百人审我一个专区书记吗?

(15)妹妹你买了货物往前走,莫回头,通天的大道九千九百九十九,不靠你一个冤大头。

(16)你们可别欺负他一个外乡人啊!

(17)佐山是不会跟你一个年轻人一般见识的。

(18)偌大一个中国,竟没有她一个爱国女子的立锥之地。

(19)他家其他人为啥不去打面,偏叫他一个残疾人去?


由于不再是出现在主语/话题位置上,这时“人称+一个NP”的语用功能不再是为针对“人称”所指的当事人展开评议、质疑、推测或询问等直接提供依据,而是就主语/话题当事者的行为所涉及的另一个人(人称)的身份属性给出明示,将其作为对主语/话题当事者展开评议、质疑、推测或询问等的依据。


3余论


“人称+一个NP”在主语/话题位置上的分布与在非主语/话题位置上的分布比例差别很大。这表明同位性“人称+一个NP”在非主语/话题位置上有着更为严格的允准条件。


就宾语位置的情况看,从句法语义层面来考虑,动词一般应是具有[+损/益]特征的“及人”动词,且语义上要与“人称+一个NP”的个体义相容。同位组合在介词宾语、定语、兼语位置上的内嵌程度远远高于主语/话题、宾语位置。介宾词组本就用来组织外围论元角色,定语通常为核心论元提供内涵/外延限定,兼语相对致使关系而言也处于“外围”地位,这样来看,这些句法位置如果容纳内部有说明关系的同位组合,也需要说听双方付出更多的认知努力。


从信息组织策略上看,“一个NP”为“人称”所指当事人提供了身份属性这一信息,但却在句法上被编码为“人称”的同位成分,这说明说话人是有意将“人称”所指当事人的身份属性作为背景信息来组织的。在汉语这种话题优先型语言中,该组合更适合出现在主语/话题位置上。从在线互动的角度看,该组合出现在主语/话题位置上,既便于说话人以某一身份属性为背景针对某当事人展开评议或者质疑、推测、询问等,也便于受话人对“人称”所指当事人的身份属性优先进行认知加工。


一般情况下,动词宾语是常规焦点所在。相对主语/话题位置而言,动词宾语位置对同位性复杂指称成分容纳度相对低,这或许是因为该位置本来就承载了一个自然焦点,如果该位置上又出现同位组合,那么无论是说话人在表达过程中,还是受话人在理解过程中,都需要对同位组合内部成分之间的说明关系进行认知运算,听说双方的认知付出都需进一步增大,这样就与焦点的安排与识别存在一定的竞争。


综上,相对于主语/话题位置,动词宾语、介词宾语、定语、兼语等句法位置对于同位性“人称+一个NP”的允准程度低,是由句法、语义、语用多方面因素所决定的。


原文刊于《中国语文》2016年第4期


参考文献


白  鸽 (2014) “一量名”兼表定指与类指现象初探,《语言教学与研究》第4期。


陈  平 (1987)  释汉语中与名词性成分有关的四组概念,《中国语文》第2期。


陈  平 (2004)  汉语双项名词句与话题-陈述结构,《中国语文》第6期。


方  梅 (2002)  指示词“这”和“那”在北京话中的语法化,《中国语文》第4期。


方  梅 (2005)  篇章语法与汉语篇章语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第6期。


李劲荣(2013)  汉语里的另一种类指成分,《中国语文》第3期。


廖秋忠(1986)  现代汉语篇章中指同的表达,《中国语文》第2期。


刘丹青 (2002)  汉语类指成分的语义属性和句法属性,《中国语文》第5期。


刘探宙  张伯江 (2014)  现代汉语同位同指组合的性质,《中国语文》第3期。


陆丙甫(2004) 作为一条语言共性的“距离-标记对应律”,《中国语文》第1期。


唐雪凝(2013 ) 试析“单数人称代词+一个NP”结构,《齐鲁学刊》第2期。


王红旗 (2011)  也谈“类指”,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北京)论文。


张伯江  方  梅 (1996) 汉语功能语法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


张伯江 (2010)  汉语限定成分的语用属性,《中国语文》第3期。


周思佳  陈振宇 (2013)  “一量名”不定指名词主语句允准条件计量研究,《语言科学》第4期。

 
作者简介


李广瑜: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句法语义及主观化,在《中国语文》《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古汉语研究》《汉语学习》等刊物发表十余篇论文,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


陈一: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带头人,中国语言学会理事,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现代汉语语法与语用,在《中国语文》《中国语言学报》《世界汉语教学》《汉语学习》等刊物发表数十篇论文,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



李广瑜(左)和陈一(右)


>>> 语言所网络信息化工作室编辑

今日语言学 


语言之妙    妙不可言


 


长按指纹,识别加关注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