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在不断取代或变革中,教育人工智能将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2016年,AlphaGo战胜李世石,成为人工智能(AI)发展的标志性事件,这也在全球掀起了人工智能发展热潮。自此,各行各业关于AI何去何从的的探讨不绝于耳。



今年上,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此举,意味着人工智能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科技部部长万钢在答记者问时也表示,人工智能或将被考虑增加进“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的规划。


从乌镇智库联合网易科技、网易智能发布的《乌镇指数: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6)》系列报告中可以看到,目前人工智能主要应用于7个领域,分别是:个人助理、安防、自驾领域、金融、教育、健康医疗、零售电商。


那么,从教育领域来看,人工智能能为教育带来哪些影响呢?


激励学校教育必须紧跟时代步伐

     


2016年,。不难发现,各高校在布点新专业时,纷纷聚焦大数据、新能源、新媒体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比如“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新能源科学与精神”、“网络与新媒体”等专业,时代感十足。


关于人工智能的学科探索,可回溯到2003年。当年,北京大学提请建立智能科学系,并于次年招收首批本科生后,至今十多年的时间里,随着人工智能的崛起,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此专业,从事有关智能科学发展的研究并培养相关人才。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作为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其发展也带动了其他相关专业地位和报考人数的提升。当然,人工智能带动了本专业与相关专业发展的同时,也对某些专业发展造成冲击。以中高职的速记专业为例,随着人工智能语音技术的发展,部分速记工作已经被取代。


这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对教育的影响之一是学科设置的变化,包括新学科的设立、传统学科的改良以及某些“过时”学科的撤销。


人们也不必惊慌,时代发展,有新事物诞生,就有旧事物消亡。未来人工智能将不断取代或变革现有的工作,也会创造很多新的工作。学校教育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调整学科专业方向与人才培养目标,才能为社会培养、输送有用的人才。


让教师做更有创造性的工作

     


2015年,媒体报道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的机器人助教代替人类助教与学生在线沟通交流,竟无学生发现,此举验证了人工智能有“解放教师”的应用潜力。佐治亚理工大学研发的初衷不是要用人工智能代替教师,而是为了把人从简单、机械、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从事更具创造性的工作。


如此一来,教育人工智能能够让教师腾出更多地时间和精力,创新教育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让教育这件事变得更好。


目前,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技术主要包括图像识别、语音识别、人机交互等。比如通过图像识别技术,人工智能可以将老师从繁重的批改作业和阅卷工作中解放出来;语音识别和语义分析技术可以辅助教师进行英语口试测评,也可以纠正、改进学生的英语发音;而人机交互技术可以协助教师为学生在线答疑解惑。


除此之外,个性化学习、智能学习反馈、机器人远程支教等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也被看好。虽然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未来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程度或将加深,应用空间或许会更大。


教师应具备危机意识和改革意识

     


自人工智能出现起,。有观点认为,人工智能对未来就业市场会产生深刻影响,部分岗位会被取代;还有一种更具威胁的观点,人工智能最终会取代人类,甚至消灭人类。


,2016年3月份在接受英国《独立报》采访时再次表达了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担忧。


言归正传,回归到教育领域,假设未来人工智能不仅在教育的技术层面,而且在知识层面应用得越来越成熟,那么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教师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应该从教育的本质以及人与机器的区别等角度进行审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形象地描绘为,用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心灵唤醒另一颗心灵。教育是一项心灵工程,它的实施者——教师是富于情感和智慧、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人类,这些特质是人工智能无法比拟的。


很显然,教育的任务是教书育人,教师的作用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需要通过情感的投入和思想的引导教会学生做人、塑造学生的品质等。同时,我们也看到教师正在努力从教学的主宰者、知识的灌输者向学生的学习伙伴、引导者等方向转变。


基于此,即使未来人工智能在知识储备量、知识传播速度以及教学讲授手段等方面超越人类,人类教师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面对人工智能的冲击,教师应该具备危机意识和改革意识,思考如何发展那些“AI无而人类有”的能力,思考如何提高教师这个角色的不可替代性,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思考未来需要培养怎样的人才等问题。只有朝这些方向努力,才能将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转变为变革传统教育、创新未来教育的机遇。


教育数据会成教育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因素

     


人工智能的出现,让教育的终极梦想——“因材施教”成为可能。如今,个性化教育已经成为教育人工智能探索的一个方向。众所周知,要实现个性化教育,其一个关键点是数据的采集与分析。


关于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关系,有一种观点认为,数据是人工智能的某种“养料”。同样的,也可以说,教育数据是教育人工智能的“养料”。教育数据产生于各种教育活动和整个教学的全过程,人工智能要想更好地应用到教育中,首先面临的就是数据采集的问题。


目前,教育数据的来源渠道有两个,一是来源于数字化的教学环境,教学和学习数据在这种数字化环境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二是从传统教学行为中收集教育信息,并将之转化为数据。前者的优势是实时收集数据,效率高、节省人力,而现如今在互联网+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推进的情况下,教育数据的来源很大一部分要依靠后者,未来教育数据或将成为发展教育人工智能的一大制衡因素。


文章来源:决胜网


版权声明

本文系微信公号“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ID:zgc-mtb)”转载编辑文章,编辑后增加的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本公号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对其内容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保证。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属原作者。如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快速审核处理。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