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人间草木》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人间草木 精装 – 2016年4月15日

汪曾祺 (作者)

基本信息

  •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第1版 (2016年4月1日)

  • 精装: 266页

  • 语种: 简体中文

  • 开本: 32

  • ISBN: 9787514346602

  • 条形码: 9787514346602

  • 商品尺寸: 19.2 x 13.4 x 1.8 cm

  • 商品重量: 340 g

  • 品牌: 九志天达

  • ASIN: B01DNU8O9W

  • 用户评分: (90 条商品评论)

  • ………………………………………………

  • 《人间草木》是我看的汪曾祺的第二本书,第一本是小说《孤蒲深处》


  《人间草木》读起来很轻松,从前往后,从后往前,或者随便翻到一页都可以读。


  我没有仔细去查,总觉得他写这本书的时候至少得七十岁以上。


  倒不是什么老年人特有的智慧,而是我越来越觉得人的年龄越大,对当时当地的事情记得会越来越少,而年少时候的记忆则会越发清晰。


  《人间草木》中也尽是汪早年间的一些经历,而对近事极少提及,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近事皆不值一提。


  汪曾祺出身书香世家。写到书香世家,我突然想起昨天看到的一个图片

猜猜这是真的还是编的?


反正有网友评论,一个是作者的太爷爷太忙了,一个是叶卡捷琳娜·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不符合俄语习惯。


但汪曾祺家是真正的书香门第,他父亲和祖父都是饱读诗书之士。


不能不承认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晚年的汪曾祺恬淡幽默而又不失性情,跟他的成长环境应该有不少的联系。


这几天又翻了几页《鲁迅全集》,他也是算书香门第了,但相比较汪曾祺来说在其少年时期便家道中落,对他的影响也反映在他以后的文章里。


越来越觉得一个快乐而家庭氛围融洽的成长环境对孩子来说才是最重要的。一个人的幸福和成就之间的关联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有空还在翻着一本台版的《杜月笙传》,他从小失学,在街头厮混,父母死后连埋葬的能力都没有,只能露天葬在野外。


发迹后的杜月笙拼命补偿其童年时期的缺失,一掷千金,给自己家乡的穷人发了账本,每月到杜公馆领钱。他本身天纵奇才又勤于学习,一生之中大江大浪过了无数,但直至其病死香港,也不见一丝恬淡从容。


其实我也很欣赏这种江湖豪情,但总觉得他会在午夜里深深嗟叹,宁愿用万贯家财去换取童年的片刻欢愉。


全书分为四部分,其中第三部分是《故乡的食物》,但挨篇读下来,你会发现,大部分篇目都和吃有关。


汪曾祺不但喜欢吃,对吃有研究,而且自己能做得出来,这就不容易了。估计吃到了最高境界就是做吧。


在吃方面的讲究与趣味最能看出一个人儿时的经历。真正的美食家,比得不光是那条舌头,更是阅历吧。


对于从小在饥饿中长起来的孩子,对糖和脂肪的热爱,恐怕不是能用嗜好与自制力所能解释得了的。


同样看一个地方的传统饮食,也大致能看出这个地区很长一段时间内整体的生活水平。


前几天看过一篇介绍北京小吃的文章觉得颇有道理。检验一个人是否真正老北京的人方法是一脚放倒,然后灌一碗老北京豆汁,不但不反抗还吧唧一下嘴问还有没有焦圈的才算正宗老北京人。

我没有喝过,但据说老北京的豆汁尝起来酸了吧唧,一股泔水味。按说北京首善之地,人民生活水平应该比较高,但作者分析得很清楚,其实生活水平高的仅仅限于内城的高层人士。落魄的八旗子弟,本地原来的穷人,以及为高官们服务的仆役,还有源源不断的流民,构成了老北京人的主体。他们的生活水平能够支付的恐怕也只有这种便宜又不容易变质(因为本身已经变质)的豆汁了。


而生长在相对富庶的江南的汪曾祺能见到而且尝到的食材则要丰富的多,就算在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候,,相对而言生活水平也算比较高。


所以汪曾祺写吃有耐心,而不是急哄哄地,好吃,好吃,我操,真他妈好吃。


除了吃,,一言以蔽之,自由。


原话是这么说的:

。美国人问他,,设备条件那样差,教授、学生生活那样苦,为什么能出那样多的人才?,出的人才比北大、清华、南开三十年出的人才都多,为什么?这位作家回答了两个字:自由。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