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假如《爸爸去哪儿》在华师开拍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爸爸爸爸,我们去哪里呀”♪

♪ “宝贝宝贝,现在咱们在华师啦”♪



在华师,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教书育人的老师,也是慈爱有力的父亲。而他们的孩子,或从小生活于校园,或常跟随父亲来到华师。校园,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也记录着爸爸与孩子之间生活的点点滴滴。


闲情别致,我们如此肆无忌惮


侯桂新是文学院教授现代文学的老师,在工作之余,他常常抽出时间来陪伴自己六岁的儿子,或和他一起学习,或带他在校园里散步、玩耍。

 

侯桂新和孩子


因为职业是大学教师,侯桂新说孩子接触校园环境的时间比同龄人更多。在华师的校园里,父子二人共同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晚上在楼下和孩子打羽毛球,每一点进步都让他很兴奋。”侯桂新经常骑车带孩子在校园里穿行,他还曾赋诗一首,记录某次骑车时儿子在后座上高唱恐龙歌(一曲英文儿歌)的经历。


夜歌


侯桂新和孩子


教师这个职业影响着侯桂新对孩子的教育。作为一名讲授文学的教师,他平时会引导孩子进行文学方面的阅读并对孩子进行相关的引导,例如背唐诗,读新诗。“作为老师,平时能在知识上给他更多辅导,可能也会影响到他未来的职业选择。”不过现在孩子的理想是成为一名恐龙学家,侯桂新笑言。


侯桂新和孩子


孩子生活在校园中,必然会受到校园环境的影响。侯桂新觉得,华师校园里青草处处,绿树成荫,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与自然有更多的接触,会更加热爱大自然,他的孩子就对花草树木很感兴趣,经常从校园里捡回树叶等物。华师校园里有浓厚的文化氛围,人际关系也更加单纯,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更容易找到玩伴,和生活在其他地方的孩子比,心态会更加从容。


这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


“墙上那幅猴子是……?”

“那不是猴子,那是我,画的是我在办公室工作时候的样子。”


办公室里孩子为赵淦森画的画


众人忍俊不禁。此时的赵淦森,露出了腼腆而又幸福的一笑,墙上的画是九岁的儿子为自己画的,画中人在电脑前心无旁骛。赵淦森,是华师计算机学院的一名教授。


赵淦森说,许多家长可能因为工作而不会花太多时间陪孩子,但他和太太觉得要保证陪伴孩子的时间,所以经常出差的他,有时候出差去北京也会尽量当天来回,就是为了保证周六要和孩子一起打球。的确,每个周六赵老师都和儿子在华师校园里有个约会——打羽毛球。而每次打完球,父子俩在学校饭堂吃午饭。华师这座小花园,载满了他们父子嬉戏打闹的欢声悦语。


赵淦森和孩子


“华师还挺漂亮的,绿化带很多,草坪也比较大。”谈及华师校园环境时,儿子嘴角弯了弯,似乎在笑,9岁的他已和这个校园有了6年的深刻友谊。他参加过华师校园里的定向越野比赛,也会去听学校举办的科技讲座。他对科学很感兴趣,会问爸爸一些异想天开的问题,“能不能把人拆开来变成一个一个原子,然后穿过墙,再组合回来呢?”赵淦森笑言,“这些问题真的很突然的,你会一点准备都没有,比如有一次他就问我‘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然后我说我也不知道,那我们一起去查查吧。”赵淦森说,在孩子身上会学到很多的东西,学会怎么与孩子沟通,学会如何激发他的好奇和兴趣,有时儿子问的问题他不懂也会想尽办法去弄懂。


赵淦森的孩子


“看着他从什么都不懂慢慢成长到他这些懂一点,那些懂一点,如果拿一个绝对的标准取衡量,你可能还是会觉得他很无知,但是如果你能够用一种欣赏的心态和眼光去看待,就觉得这小树苗长得很好啊,这叶子嫩绿嫩绿的,很赏心悦目。”


独特的相处和教育方式,让赵淦森与儿子有着非常特别的关系。“他是一个好爸爸,很会照顾我;他也是一个好朋友,经常陪伴我玩;他还是一个好老师,教我很多科学知识。”孩子如是评价赵淦森。听到这样子的评价,赵淦森相当的开心。


赵淦森


赵淦森说,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怎样用一种欣赏的眼光去与人相处,“特别是现在我们要怎样去和研究生、本科生相处,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怎样在学生身上发现亮点,怎么去引导,让他们成长,这是我在与孩子相处中学到的。”赵淦森不禁感叹道,“这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


我们一定有时间,等你慢慢变优秀


梁铁祥一家


梁铁祥在音乐学院工作,一家人都住在华师石牌校区。熟悉梁铁祥的人都知道,他的朋友圈里常常出现与儿子梁乐明有关的消息,每一条消息都充满温馨与爱。


微信头像——儿子梁乐明为他画的


梁乐明从小在华师校园长大。梁铁祥希望儿子能够通过运动形成强健的体魄与开朗的性格,而校园是儿子运动的重要场地。梁乐明也说,小时候最喜欢行政楼门前的喷泉和北区的草坪。现在的梁乐明有绘画、音乐、摄影等众多爱好,还为梁铁祥画过头像。在梁铁祥看来,儿子的这些爱好与华师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以及他的职业有一定关联。梁乐明曾到华师音乐厅实习一学期,期间拍了几千张照片,有不少被新闻报道采用,“刚开始我不同意,因为是我的儿子,来这里实习感觉影响不太好,结果他做的还不错。”梁铁祥笑着说。


梁乐明的自画像

 

现在的梁乐明运动、摄影、绘画、参加三下乡活动,还开设了自己的公众号,生活过得积极而充实。梁铁祥坦言儿子小时候不是一个好学生,调皮爱玩,对学习并不上心。但他作为父亲,从未对孩子失去信心。“我们相信他只是成长需要时间,比如别人用两年的时间我给你五年嘛,我给点时间来调整。”给他自由成长的时间和空间,不断地鼓励,终于让孩子有了今天的优秀。


因为自己在学校工作,一家人生活在校园里,梁铁祥会经常和孩子讲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给他积极的引导,梁乐明说,“爸爸是一个重要的伙伴,我们经常一起探讨,每次都会收获很多。同时,梁铁祥还会通过设置小任务的形式督促儿子学习多方面的技能。乐明的母亲饶彩霞是本校外文学院的一名英语老师,她也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倾注了大量的心力。


在华师长大,梁乐明感受最深的是华师人们的真诚与礼貌。在这样一个聚集了高级知识分子的师范院校,人们会自觉地对人真诚、以礼待人。


守望在心,用心就会走得更远


张华宾一家


张华宾就职于学校资产处,夫妇二人都在华师工作,育有一女与一对龙凤胎,有一个人人称羡的幸福家庭。


张华宾与孩子


“其实小孩要求也不高,你带她来石牌,或者去公园,很近的,她就很开心了。”冬阳暖照,此时草坪上的孩子们正三三两两地嬉戏打闹,张华宾就近和我们围坐在一起促膝而谈。“现在把她往这一放,跑得比你还快,一下子就出很多汗,就是任性的狂奔。”谈起育儿经,张华宾仿佛有千言万语,倾诉与孩子们的几多欢乐,几多忧愁。譬如于女儿犯错时,张华宾就佯怒道,“接下来十分钟我不和你做好朋友了”,然而女儿倔强地抿着嘴不愿道歉的模样还是常常使他莞尔。


张华宾与孩子


不远处,大女儿张梓萌蹦蹦跳跳,妈妈照顾着牙牙学语的双胞胎。张华宾脸上洋溢着心满意足的喜悦,“现在生下这两个就好像做梦一样,生了双胞胎就整个人都不觉得累了。一刹那真的好幸福,医生说20年来都没见过双胞胎顺产的。”他笑呵呵地说道。半晌,又福至心灵地叹道:“带小孩子啊,抱在手里要守护,行走的时候要守望,守护就是用手,什么都要用手来帮他,守望就是用心,用心的话他可能就会走得更远。所以就是一边守护着俩小的,一边守望着一大的。”


张华宾与孩子


他始终眼角带笑,坦言很累,但很值得,很幸福。


当初,入学华师报到时,于第一课室大楼前见到“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一句,他至今念念不忘,回过神来,张华宾已经在华师深深地扎下了根。多年来,在华师读书、工作,对于一家人而言,华师不仅与他们夫妇二人渊源颇深,更是孩子们生与斯,长于斯的地方。


日月往来,我们轻吟漫唱


陈诚和孩子


陈诚,毕业于华南师大音乐学院舞蹈专业,毕业后即到图书馆工作,育有一子,如今一家人生活在大学城校区。


专长舞蹈,陈诚举手投足之间不失风姿潇洒,落落大方;身为一名父亲,和我们提及他年仅五岁半的孩子,时时流露出眼角眉梢的笑意。谈及与孩子在华师的生活,陈诚悠悠回想着带儿子在校园漫步的情景,“带他出去遛,认识世界”,再到后来,“他自己经常在校园里走,他知道这里是华师,他对这里很熟,他给我指路,爸爸,在前面向左转,要这样走。”随着孩子年岁渐长,入学念书,陈诚工作繁忙之余陪伴孩子的时间也相应减少,孩子每天问的第一句话就是“爸爸你今天要工作吗?”“我说要,他就说,哦,那你去工作吧。”回顾今昔往昔,他笑言。


陈诚的孩子


夫妇二人都是艺术专业出身,耳濡目染之下,孩子也多受熏陶。“现在我车里所有的CD他都会唱。”他有些调皮而又不无得意地说道。偶尔看着儿子模仿着自己的舞步,做完后腼腆地冲着自己笑,他的嘴角也禁不住微微上扬。


近水楼台,陈诚时常带着儿子流连于华师音乐厅,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当然也听不懂,回去还可以跟同学炫啊,我昨天去看了个音乐剧,你去了吗?孩子之间就是这样。”说到此处,一时童心大起,绘声绘色地模仿起自己孩子的语气来。


陈诚的孩子


清幽的校园环境、热闹的运动场地、书香四溢的图书馆以及古雅与现代的音乐厅,陈诚认为这种得天独厚的氛围是很多地方代替不了的,“校园给他的环境就是有图书馆、有教师。这些姐姐那么努力考上大学了,你也要那么努力考上大学,这就是环境。”他也笑着说,图书馆,给了他一种很安静的感觉,很让他觉得心很安。


读来读往,愈觉得润物细无声


陈锦辉和儿子在南海校区图书馆一楼合影


在南海校区从事行政工作,陈锦辉必须在纷繁复杂的事务中抓住重点,他认为正是这点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儿子的工作能力、实践意识与奉献精神。“他刚入学时可能只是普通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互相了解与工作实际,他逐渐脱颖而出,最终取得师生们的认可并当上团支书、班长。”谈到儿子时,陈锦辉总会吐露出几分骄傲。在儿子小时候,家里没人看管时,他就会带儿子来学校的图书馆,让孩子自行看报,这似乎也培养了儿子阅读的兴趣。陈锦辉觉得自己作为一名老师的同时又是一名爸爸,在读书方面能率先垂范,努力学习与工作无声影响、带动着孩子。“而且人的成长离不开好的环境,美轮美奂的校园建筑与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给教师子弟很好的熏陶。我时不时带儿子来校园,想必他也能感受到这份熏陶”。


陈锦辉和儿子


当问到在华师里记忆深刻的事时,儿子突然就来了兴趣,“华师游泳池,标准游泳池,人相对少,游起来爽!”或许华师并没有给予他除了游泳池和图书馆之外的记忆,华师校园环境只是给他以比较粗浅的印象,但他流连愈久,愈觉意味深长,“这让我了解了大学的校园环境与生活。”正读高二的他也开始为理想大学准备了,华师校园却提前让他感受到了大学的自由及温馨,让他对大学生活更怀憧憬。


在南海校区康有为铜像前合影


有个当老师的父亲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是幸福的。尤其对于生长于斯,自小深受大学校园文化滋养的孩子而言,更是幸运的。


华师,有许许多多这样有爱的父亲,他们同时也是一名教师,在工作中将对孩子的眷眷之情化为对学生的谆谆教诲,桃李满天下。




采写杨海珍 许彦邦 梁诗雅 江皑莹 许林潇

摄影丨陈嘉颖 邱彤 钱双文

(部分由采访对象提供)

编辑丨郑敏 黄希悦

责任编辑丨连泽纯 郑宇云



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

校历丨投稿丨招生丨转专业丨辅修丨双学位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