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经济】工资上涨能提升劳动报酬份额吗?——基于要素替代弹性的解释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欢迎扫描本文纸刊二维码。

HTML全新上线,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获取。



20世纪80年代至今,世界范围内各国家普遍出现了劳动报酬份额下降的现象。而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国劳动报酬份额持续处于低位,其反映了劳动要素报酬的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总产出水平,劳动要素没有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要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总收入比重的目标,2012年至今各省都在逐步调升省内各行业最低工资水平。然而在要素市场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价格变动会导致要素需求量的变动。单纯提高最低工资水平会导致劳动要素相对投入的下降,进而抑制劳动报酬份额的提升。以下部分将结合企业微观数据分析工资上涨对劳动报酬份额的作用机制,研究调节工资对改善国初次分配状况的积极作用。

 

文章主要分为4个部分。首先,介绍上市企业数据,并基于其研究要素替代弹性对劳动报酬份额的影响路径,检验其对劳动报酬份额的中介影响。其次,基于CESVES生产函数构造要素替代弹性的影响因素方程。第三部分运用统计模型检验要素相对价格对劳动报酬份额的影响路径,并探索基于相对价格调控提升劳动报酬份额的方法。最后总结主要结论及政策启示。

 

观察各产业劳动报酬变动特征发现(1),各产业内上市企业劳动报酬份额变动趋势相近,都经历了2001年到2004年的缓慢增长期、20052009年的波动期和20102014年的回升期。观察要素替代弹性曲线,二三产业要素替代弹性呈下降趋势,第一产业呈上升趋势,此外各产业绝对数值差异较大,从第一产业到第三产递减。观察曲线变动协同特征发现,除第二产业外要素相对价格对劳动报酬份额的拉升作用并不明显。因此,推测要素相对价格与劳动报酬份额之间存在复杂关系,使用传统的回归分析方法难以有效刻画两者之间的联系,亟需复杂模型解决上述问题。


结合VES回归模型的研究发现,要素替代弹性在不同数值区间影响因素存在显著差异。当要素替代弹性小于1时,劳动相对资本价格与要素替代弹性显著负相关,在此情况下提高工资水平有助于提升劳动报酬份额,这也进一步印证了要素替代弹性对要素相对价格的中介作用。在此情形下,资本产出比与要素相对价格变动对要素替代弹性的影响方向相反,单位产出中资本占比增加会引致要素替代弹性增大,劳动相对资本要素价格上升会导致要素替代弹性下降。当要素替代弹性大于1时,扩大劳动要素投入(吸纳更多劳动力)、避免营业利润侵蚀劳动报酬可以带动要素替代弹性下降,在此情况下结合工资调控将有助于劳动报酬份额提升。

 

分产业面板数据回归结果显示,各影响因素对第一产业要素替代弹性的解释不显著,在第二产业内要素相对投入和相对价格都是影响要素替代弹性的因素,第三产业内相对价格对要素替代弹性的影响在1%水平显著,资本结构在10%水平显著。上述结果说明回归方程中构造的要素替代弹性影响因素模型在第二三产业具有解释力,考虑到第一产业受制于样本量较少,且上市企业对行业内企业代表性有限,因此后续重点讨论第二三产业内要素替代弹性的影响因素。第二产业中行业大多为资本密集型行业,也是重工业优先发展行业,长期以来存在较严重的利润侵蚀工资现象。比较结果发现,第二产业内对要素相对投入的调节可以显著影响要素替代水平,因此在第二产业内同时扩大劳动要素投入和提升工资水平可以有效提升劳动报酬份额。而在第三产业内部,控制企业债务水平是辅助工资调控的重要措施,企业资产负债比下降会导致要素替代弹性下降,有助于要素相对价格在提升劳动报酬份额方面发挥作用。

 

2:工资调控对劳动报酬份额影响关系图

 

研究发现,工资调控并非提高劳动报酬份额的,作用不当甚至会增加企业负担,适得其反。从替代弹性的研究入手,可以理清工资调控的影响路径,从而有的放矢地提高劳动报酬份额(得到工资调控对劳动报酬份额影响的作用路径如图2所示)。提高劳动收入份额不仅需要提高劳动者工资水平,也要扩大就业规模。对于替代弹性大于1的行业企业,由于要素之间容易替代,因此单纯提高工资反而会降低劳动收入份额,对于这类行业企业,就业岗位的增加和就业规模的扩大更能有效提升劳动收入份额。因此应逐步改革户籍制度,使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到这类行业企业,并着重在这类行业企业中解决就业难和大学生失业问题,增加教育投入,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对于替代弹性小于1的行业企业中,工资调控能有效提升劳动报酬份额。应提高这类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并将每年工资制定及增长标准与企业利润挂钩,确保平均工资增长速度与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相一致,使劳动者分享企业成长、行业发展、国家繁荣的成果。最后,从长远看,保证劳动要素市场调控有效性的方法是劳动要素扩张型技术进步,只有创新才是劳动报酬份额增长的长期动力。不过结合行业、企业要素替代特征的工资调控政策仍然是目前看来最切实可行的劳动报酬份额提升路径。

 

原载《北京社会科学》2017年第3期,有删减。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统计与数学学院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