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勤信故事】王灯山:科技新星养成记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微信搜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可订阅哦!
也许你不会注意,在小营校区图书馆与教学楼之间,常常穿梭着一个身材消瘦、腰板挺拔、行色匆匆的身影;在理学院数学专业课的课堂上,有一位略带山东口音讲课激情澎湃的老师;在多个夜幕降临的图书馆楼七层办公室中,常常可见一张清秀年青的脸庞,或是紧盯电脑中的运行程序,或在写满数学公式的草稿纸前陷入沉思。他就是理学院的青年教师王灯山,学生们都亲切的称呼他“登山兄”。自2011年底博士后出站来我校理学院,凭借扎实的数学功底以及亲切平易近人的教学风格,他很快成为学校受欢迎的数学老师之一。
农村娃借钱读高中
王灯山出生在山东省新泰市一个农村家庭,虽然地处胶东半岛比较富裕的城市,但王灯山的家却贫困非常。父亲、母亲以务农为生,从没接受过任何教育,也对教育几乎没有任何认识。王灯山排行第三,姐姐从未念过一天书,哥哥也没能小学毕业。就是在这样的家庭成长环境中,他却对学习很有兴趣,甚至可以用狂热来形容。初中毕业时,由于家中缺少劳动力,保守古板的父亲坚决不同意王灯山继续上学。面临着和哥哥姐姐外出打工或者在家里务农的命运,年少的他心中痛苦万分。父亲的争执和冷战也没能改变求学的决心,王灯山瞒着父亲去邻居家借了钱交学费,并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为此,父亲狠狠教育了他一顿,虽然妥协让他继续读书,但是欠下的债要他自己还!用眼泪和债务争取来的高中三年,王灯山没有一个完整的假期可以全身心地读书学习。无论寒暑,他必须辗转附近的几个村庄间收废纸、捡空瓶,用以归还从邻居家借来的学费,还要攒出下学期的生活费。开学后,他恨不得将每天24小时全部投入学习:“那时也不知疲倦,心里只怕自己稍有松懈就不能再继续坐在课堂里。”最终,他凭借刻苦勤奋成为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虽然只是一所普通大学,但对于一个读书的同时还要谋生的孩子来说,这一切是多么来之不易。
考入大学后,大学生活让他有了更多的自主时间,他利用周末、假期时间担任家教、打小时工,为自己赚学费、生活费;自从上了大学,他便再没有向家里要过一分钱。经过不断地努力,四年后他顺利考上了大连理工大学数学系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王灯山从未放松自己的学习节奏,差不多每天超过15个小时泡在教研室里;天道酬勤,他仅用两年时间提前获得硕士学位、发表了5篇学术论文(4篇被SCI收录,1篇被EI收录),。来到北京读博士、做博士后、再到工作,他坚信业精于勤,荒于嬉,伴随着一篇篇学术论文的发表和一项项科研基金的成功申请,他用优秀的成绩向命运宣告:挑战成功!
面对荣誉,王灯山从不敢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更从未停下奋斗的脚步。作为理学院的本科生班主任和学业导师,他用自己的成长求学经历不断影响着学生,用对教育科研事业的全心奉献不断感化着学生,用勤奋刻苦的钻研精神不断感染着学生。在学生身上,他投入了许多精力和时间,找每一位学生谈话,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为他们的继续深造及就业出谋划策,鼓励和激励他们突破和挑战自我。他指导的2014级毕业生李惠敏考入了北京邮电大学攻读硕士学位、2016级毕业生张夏勇考入了中国人民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从不服家庭和命运安排的农村娃,到今天站在大学讲台上自信满满、神采奕奕的青年才俊,引领他的是对知识和教育科研事业的热爱,支撑他的是不懈的勤奋努力。
每篇论文都是他的孩子
准确地说,王灯山的科研工作是从就读硕士阶段开始的,通过多年的积累,他紧跟学科学术前沿发展步伐,对本领域的学术成果如数家珍。王灯山对自己的学术研究要求极端严苛,每一篇论文都要经过反复验证。“每篇论文都是我的孩子!”他说:“我要对我的孩子负责!”他固执地认为,正确的科研成果才是对社会的贡献;如果是错误的,那就是对社会发展的阻碍!
2011年初,他与合作者经过几个月的钻研,投稿了一篇学术论文,某杂志准备采用。当时王灯山面临博士后出站找工作阶段,这篇学术成果如果能及时发表,无疑会成为他寻找工作道路上的助推器。同时,合作者也正值职称评定的关键时期,这篇学术成果发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职称评定的结果。两个年轻人对这篇学术成果都有很大期待,确实也投入了心血。但是,在论文发表前校样时,王灯山意外发现论文某处论述不够严谨、存在不足,但如果认真修改,还要花费几个月的时间,而重新修改提交很可能要重新审稿。两个年轻人陷入了矛盾,就这样提交还是重新修改?合作者建议说:“不是核心错误,不影响结论,不如就发表了吧?或者日后在新的研究成果中弥补现在的不足?”王灯山思索了一天否决了这个方案,两个学术刚刚起步的年轻人最终选择了重新修改提交论文。随后,经过了两个多月的重新论证,他们把问题彻底解决后发给期刊主编并主动要求复审。最终,这篇论文正式发表了,该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专家的一致好评。“学术信誉、研究的基本准则,是必须坚守的,如果没有学术道德,必然在学术之路上也走不远,更谈不上为人师表!”王灯山说。
尽管王灯山在学术上要求极为严苛,但学术合作上却非常开放,他从不吝啬自己的研究经验,乐于分享,也非常真诚热情地帮助他身边的青年老师及学生。他坚持每周组织理学院和北京其他高校应用数学和数学物理相关研究方向的教师和研究生,进行学术研讨和团队合作。在他的带领下,其课题组每年发表SCI论文10余篇,而且课题组教师,大多是青年教师,几乎每人都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
硕果累累服务社会
业精于勤,荒于嬉。王灯山已经成长为一名学术新秀,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全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并正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项目和首届北京市“高创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在国内外各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50余篇被SCI收录,1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出版学术专著2部。在学术交流方面,他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美国杜克大学数学系做访问学者,在他的努力下我校理学院应用数学研究小组与杜克大学数学系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小有所成的他,坚信在未来的道路上仍须不断努力。他将更加关注理学院师生的发展、积极承担教学任务、尽心竭力为社会培养专业人才;也将继续以其勤奋刻苦、诚实待人、诚信处事的正能量辐射、鼓舞身边的学生和同事们;还将继续带领其科研团队突破、创新,用更多更有价值的科研成果服务社会。
文/勤信人物评选委员会宣传组
编辑/施梦扬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