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生宝宝需要理性决策吗?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11月29号,芝麻饼应C计划的联合创始人蓝方的邀请,在他们的在线讲座上做了一次1小时的分享,就自己的经历和感悟谈了谈生孩子过程中的理性决策。本文是C计划总结的访谈录,原文标题是《我们的宝宝有两个妈妈》。


C计划的C代表着Critical Thinking (批判性思维)和Civic Education (公民教育),由三位女性联合创办,通过线上线下课程,提供优化决策的思维方法和提升思维能力。讲这个话题,是因为要宝宝这个事情从生到养是个漫长的过程,涉及到如何在大量信息中提取有效资讯、如何在N多方案面前作判断、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中的不同任务和角色而不吃后悔药,等等。你是否时时刻刻要做决定?




芝麻饼说

首先非常感谢C计划的邀请,之前我们也在公众号上发过一篇关于C计划的简介,我和豆子都是C计划的粉丝,我们非常推崇批判性思维,今天非常高兴来C计划分享,用我们的个人经历来讲一讲生孩子这个事情是不是需要一个理性决策的过程。特别是对于我们拉拉、单身女性或者是LGBT这样所谓的少数人群,在组成家庭时是否需要一些更多的考虑。


我的分享有三部分,第一是简短的自我介绍,第二讲我怎样用C计划批判性思维的八要素(概念、立场、问题、目标、信息、假设、结果、推断)来分析我们生孩子的决策过程,第三部分是一些经验教训和感悟。


我的网名叫芝麻饼,我的爱人叫豆子,芝麻饼是我爱人给我起的外号。我跟豆子相差一岁。我们都是在公益行业工作。我在一家香港基金会在内地的办事处工作,做企业社会责任还有减贫;豆子有自己的机构,帮贫困地区的农民合作社提高链接市场的能力。


我们都是独生子女,家庭背景单纯。我们到了三十三四岁的时候打算结婚,然后生子。现在有一对宝宝,男孩叫Harry,女孩叫Helen,他们还有两天就满八个月了。

芝麻饼和豆子的决策过程:批判性思维八要素


下面我将花多点的时间讲我们生孩子的决策过程,还有现在也会面对的一些挑战,以及整个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教训。今天的分享不局限在所谓的性少数人群在成家过程中的一些困惑,我希望不管是同性人群还是异性人群,在听完这个分享之后,在生孩子这个事情上都能做出理性决策,根据自己的自身情况做决定。


首先要澄清一下概念,我们认为的婚姻,还有所谓的多元和自我成长是怎么样的。我和豆子并不认为婚姻是一对伴侣生活中必需和必要的一个形式,婚姻是在人生某个阶段你需要的一种保障和形式,但并不是最终目标,这是我的婚姻观。我们两个虽然在英国注册结婚,并且有生育宝宝,在外人看来是一个比较完美的家庭,但是我们的观念中,并不认为一对美好的伴侣关系一定要以婚姻作为结果,或者是以一定要有一个孩子作为结果。多元就是在你有丰富的信息的基础上,能够给自己更多选择做判断,从而有比较丰富的人生计划和目标,以及生活方式,不去用某一个特有的身份和立场去禁锢自己,这是我对多元的理解。


对于自我成长,我认为在我们漫长的人生过程中成长都不会停止,一定要不停的去丰富自己,然后多去了解别人的立场,别人的观念,用一颗同理心去思考,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这样能不断完善自己,变成不是那么保守的人。


今天会比较多的谈到一种叫生殖辅助的技术,我在这里简单介绍下。生殖辅助,大家经常听到的就是试管婴儿,还有人工授精。试管婴儿是我和豆子采用的这种方式。我们的彩虹妈妈群里有很多朋友采用这种方式,就是A的卵子在试管内和捐精人的精子授精,然后由B怀孕,A卵B怀或者AB卵A怀或自卵自怀,这种是试管婴儿。人工授精是医院将捐精人的精子备好,由医生或你的伴侣用针管注射到子宫内,类似于自然受孕的过程。那么无论用什么样的方式,这个是根据你和你伴侣的计划、你们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接受程度、还有自己的一些生活和职业规划都息息相关的。


我用批判性思维八要素中的“立场”来说下我们为什么会选择试管婴儿的方式。首先我们希望孩子与我们两个人都有生理上的联系,豆子取卵,我怀孕,这些都是生理上与孩子的联系;其次我们希望孩子和我们有法律上的完全关系,不会涉及到别人对这个孩子有监护权。为了满足这两个需求,只能用这种方式。


大家可能会问国内的医院做试管婴儿也并不稀罕,为什么非要去美国、英国呢?我们之前在英国失败过两次,后来在美国成功。选择在英美主要是因为在这些国家是合法的。也就是说我们要应对的“问题”就是当前在国内法律和政策环境对LGBT人群的生育不那么友好的情况下,我们要找到一个能够合法的提供生殖辅助技术的国家。同时我们要平衡学业还有工作的发展,以及时间上的一些安排。因为我们当时在英国还要上课,并且有兼职工作,这些都是我们时间上不方便的地方,但也同时是地点上方便的地方。大家如果要选择成家的话要分析眼前会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否你能短时间内解决,解决这些问题是否和你的生育计划有配合。


在分析完问题之后要设定一个初步的“目标”。我跟豆子2014年在英国上硕士课程的时候决定要宝宝,开始实施生殖辅助的疗程,此前我们已经和家人谈过出柜,并且已经和家人说了我们生宝宝的计划,让他们参与其中。我们当时设定的初步目标是在英国留学期间,也就是2014年的12月以前能够怀孕,最好能够怀孕三个月,这样我能够安全的回国生宝宝,在此期间我们还是兼职的状态,所以和我们的工作也不冲突,回国后继续全职工作,不会耽误。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年龄。


设定目标之后就是做“信息”的收集,这里面也是有经验教训的。在信息收集方面我们在英国的时候做的不够充分,只是选择了一家医院并且非常机缘巧合地去了那里,完全是凭在国内的经验,就是熟人介绍,然后就去了,并不知道在英国还有医院的排名,也不知道关于生育也需要非常多的准备。信息方面的准备非常多,包括的选择、授精比例和染色体筛查技术等等。医院也一定要找靠谱的、排名靠前的,医生和你有比较多沟通的。


在信息收集不充分的情况下就容易出现一些错误的假设,这也是在批判性思维中容易犯下的错误,即你的假设是建立在信息非常不充分的基础上。我先说两个假设,大家看看是否充分,其中是有一些漏洞的。比如假设:如果我有机会去海外,就能够找生殖医院怀上伴侣的孩子。这个漏洞之一是,你是否能在那里停留三周以上,甚至是一个月到两个月的时间,如果不能停留那么长时间,你可能只能选择体外受精等相对简单的方式。第二个假设是:如果我能够把宝宝带回来,我的爸妈就能够接受我和我的伴侣是同性共同组成家庭这样的事实,这个假设里的问题是,你的父母是否认可了你采用生殖辅助技术的手段呢?他是否能够认同你用捐精人的精子生孩子?如果你选择了和一个欧美高加索人种的捐精人生孩子,那么你父母会接受吗?只要是个孩子他们就能够接受吗?还有就是他们是否那么看重孩子,还是说他们更看重你。


其次,要判断好一些可能的“结果”,这也是相当重要。对于我们来说的话,我们可能做得比较好的是,我们正确地认识了试管婴儿这样一种方式生的孩子,家庭认同这方面我们是能够预测到结果的。但是孩子作为一个伴侣关系之前完全没有的一个主体,现在全新进入到你的生活当中了,这种介入带来的结果,我们之前是没有预料好的,没有准备的。举个例子,我们现在个人的空间少了很多,基本全部的时间都用来看孩子、工作、跟父母沟通。我们两个也没有了自己物理上的空间。虽然床还是我们两个人的,但是白天归两个孩子,他们要在床上翻来覆去的滚。我们屋子里基本上全都是小孩的玩具,书啊,充斥着关于他们的一切。


另外,我们跟父母这种边界也并不那么清楚了,之前你可以说,他们在东北也好,在武汉也好,他们跟你并不是那么近,你完全可以过两个人的生活。现在因为有小孩,他们要帮助你去料理生活,有时候搭把手。这样的话,虽然是四个人的小家状态,也会有两方父母形成八个人的多边关系,沟通的难度增加了。另外,对于很多拉拉的朋友,或者单身女性打算作单亲妈妈的朋友,你们可能需要考虑的是,是否要进入到一段新生活当中?是否你们要选择去接受民间捐精人的精子(非),还是攒一笔相对大的预算去海外做试管婴儿,或者是人工授精。这些不同的方案都会带来一些潜在不同的结果,这些真的是需要大家做好心理准备来应对。我现在的体重还是停留在140斤的状态,跟我之前120斤出头的状态还是有很大的距离,这也是要承担的一个后果。

 

孩子刚出生时还是挺闹的,需要花比较多的心思照料,没有什么觉可以睡。人在比较疲惫的时候,情绪管理也不大好。我跟豆子那时候情绪管理都比较差。这个阶段也是考验伴侣关系是否稳定、能否相互扶持的关键阶段。很需要外部的支持和自己的心理建设。坦白说,如果经营不好的话,可能要孩子这个事情反而会破坏掉你们比较稳定的关系。我现在记忆很深刻的还是我在坐月子时,情绪有些不稳定,甚至有一点轻微的抑郁,对不能控制好自己的身体而感到沮丧。母乳过程当中受挫、比较疲惫、没有觉睡,两个人吵架,跟父母吵架,是非常不堪的一个阶段。所以我分享这么多,就是想跟大家说,想组成家庭的人都有一种憧憬,但是整个要孩子的过程还是要比较耐心地、细致地两个人共同去做计划,然后考虑到一些细节性的东西,就是我刚刚说的那几个要点。

经验教训和感悟


第三部分就是跟大家分享整个过程当中,虽然要去理性地做计划、排除风险、作判断,当然更重要的是整个过程中两个人真的要相互信任——信任是非常重要的。要相互支持,并且有充足的勇气去共同承担。最后就是要去应变。当目标有变化的时候,要去调整。甚至一些资源环境有变化的时候,要去调整目标。我们在英国失败了两次之后,心理上是相当脆弱的一个阶段,在那个时候,两个人能够度过去,并且能够明确下一步的目标,这对我们来说在那个阶段也是非常关键的。特别那个时候,真的是到了山穷水尽,没什么钱了,怎样再去美国,是否下次失败后还要继续采取这种方式,我们当时都是做了计划。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够如愿,心想事成。想要宝宝的,顺利要上宝宝,不想要宝宝的,也能够通过我今天的这个分享能够对自己在做其他的事情的过程当中有一些感悟,怎么样能够理性地去做一些决策。


扫码可关注C计划

 

问答分享


我眼前看到的几个问题。一是在英国失败后,是否想过放弃?当时没有想过放弃。这个生孩子的事情真的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我们当时是想无论如何,哪怕卖房子、卖锅,都得再试一次。所以我们就经过了半年的准备,再战美国。但是已经做好了准备:如果美国失败的话,我们就换方案了。


上户口的问题,我知道大家都很关心。我们其实在彩虹宝宝公众号里已经分享过三篇攻略了。对于拉拉伴侣的话,可以以未婚生育的方式给宝宝上户口。现在计划生育政策跟落户政策已经脱钩了,上户口其实并不是问题。我们也刚刚给孩子上了户口了。


关于父母,我们的父母怎么去给人去解释孩子,这个就是看他们的智慧了。其实只要是父母接受了我们这个小家庭后,他们有他们的方式跟他们的朋友和亲戚去解释。比如,豆子的父母就说,豆子跟一个外国人生了孩子,但是他们俩感情不好,所以就分了,现在孩子都归她。我们从去英国读书、结婚再到做试管婴儿,整个过程都是让双方父母知道的,并且让他们参与其中。所谓参与其中,就是平时我们有些费用是从他们那筹来的。我们进入到哪个环节了,也是有告知他们、征求他们意见等等。其实他们并不会反对你,但是他们需要被尊重。知道自己参与进来,不是局外人。


一次要两个宝宝并不是我们的决定。这个是根据当时的情况。当时豆子虽然说取出来15个卵子,成熟的是12个,受精的是8个,然后这8个受精卵当中,成功培养到了第五天的是有4个。这4个当中通过了染色体筛查的有2个。这两个医生建议我们全部移入进去,提高成功率。


一些技术性的问题,关于费用、流程等等,建议大家去看我们公众号上面的一些攻略和文章。除了我和豆子发的外,还有很多我们群里的朋友,她们也都发了,分享了一些经验、攻略。除了这种在美国的,还有在丹麦、柬埔寨、加拿大等等,我们都发了一些攻略。


可以简单先说一下美国的费用。我们是15年的3月份去做的。费用当时是25500美元,包含了所有的药费医疗费,还有就是我怀孕三个月以内的产检的费用等等。现在整个美国西海岸的医院都涨价了,大概涨到35000到37000美元。


孩子的性别是可以选择的,但是,选择性别的前提就是需要有比较好的一个基础——首先得取出来很多卵子,这些卵子是质量比较好的、合格的,最后通过各种筛查的卵子得有男有女,你才有得选,否则的话就没得选了。


教育的话,我们暂时还是会在北京,将来打算是选择北京的一些私立学校。私立学校也不都是那种通常认为的非常非常贵的国际学校。还有一种私立学校是含有一些比较好的教学理念,人数不多,有些年轻的教师,然后这个学校里面孩子的家长比较认同多元文化。


关于时间,我们3月开始准备,是指3月开始跟美国的医院去建立联系,然后跟医生沟通,跟护士去调日程安排、做例行检查等等。我们实际上去美国是6月份。6月份去,然后在那里休息、调身体等等,是8月中旬测出来是怀上了。当然受精卵是可以冷冻的。我们群里面有不少朋友采用的方式就是先去取卵、受精。这个时间相对没有那么长。三周的时间就够了。请个三周的假,然后受精卵冻上一段时间。比方说,十一期间取的卵,等到春节再有假期,或者第二年的十一再有假的时候再去做移植的手术。这样的话就不用太耽误工作。这也是整个要孩子的过程当中你要协调好的时间上的安排。


受精卵冷冻之后97%是可以解冻的。这个不用太担心。然后关于跟医生的联系,可以通过邮件,再进行视频的面谈。作试管婴儿的年龄最好是25岁到35岁之间,肯定年龄越小的话,成功率越高。35岁以上,甚至是38岁,40岁以上有另外一个年龄组的划分,这个是美国生殖学会对每个医院在不同年龄组的成功率都有一个排名,有一个统计,通常是按照年龄来划分的。35岁以下、35-37岁、38-40岁、40岁以上。


怎么样去理性决策?怎么跟孩子解释爸爸?这个世界并不是说从一开始有人类的时候就需要有一个所谓的爸爸。当然每个人出生需要有一个生理父亲,但是在家庭生活,以及人的成长过程当中,父亲这样一个角色并不是要固定在某一个人身上,并不是一定的就那么必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我们两个人,爷爷奶奶,以及一些朋友都会去承担传统意义上认为父亲应该会去承担的一些角色。比方说教孩子怎么去玩汽车,教孩子怎么去爬高,甚至教男孩子怎么去站着尿尿等等。所谓的这种父亲应该承担的,其实我们都可以把它们分解成由不同形象的人去承担它。这样的话,孩子的生活当中并不固化某一个性别角色的作用。传统家庭都会认为妈妈在家里做饭、带孩子,爸爸出去打拼、赚钱给家里花,不用怎么管孩子的吃喝拉撒。教育也是妈妈去承担:带孩子去上钢琴班、绘画班。我觉得这种传统的分工本来就是有问题的。我记得西方有一个研究,在LGBT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对多元文化的理解要更透彻些。面对人生选择时,可能他的选择会更多一点。我觉得对于有两个爸爸,或者一个妈妈,甚至一个爸爸的这样的家庭的孩子来说,也是同样的,跟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当中,需要与他共同去理解并且接纳自己的家庭构成。作为家长的话,我们就是要为孩子营造一个比较宽松的,有很多选择的,不去固化、标签化自己的这样一种学习氛围和生活氛围。


关于多元、关于价值观,也是非常希望能在C计划的平台以及彩虹宝宝的平台上听到大家更多的思考,思想碰撞的声音,分享你们成家和育儿,还有其他一些生活体验。我觉得能够参加今天的分享并且去展开这种思考的人都是和我们有共同成长目标的人。非常感谢大家。



愿大家都能够做对的事情!好孕!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