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书卷多情似故人│沈乃文:赵万里先生版本学研究的发展脉络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作者 北京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沈乃文

(现供职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



大家上午好。几天以前来开另一个会,张馆长已经允许我对赵万里先生的塑像先睹为快了。当时看到塑像,我的感受就是张馆长的用语:非常感动!我一直做有关版本目录学的事情,但是此生没有见过赵先生,是一个很大的遗憾。这次见到赵先生的塑像,使我脑子里有了赵先生的立体形象,可以说是生平遗憾得到了相当程度的补偿。以前我是从赵先生的著作中体会赵先生的气质和音容的,与现在看到的塑像非常吻合,所以我对尹先生(雕塑家尹悟铭)非常佩服。一般说隔行如隔山,尹先生不做版本目录,但是这个塑像把赵先生那种老一辈版本目录学家的气质塑得非常好,表现出鲜明的性格,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回顾赵先生的一生,我认为他最意气风发、学术上进展最快的时候,是1930年到1937年之间,是比较年轻的时候。这个塑像就是选的这个年龄段,我觉得选得非常好,可以作为赵先生的代表形象。


赵万里先生旧照


赵万里先生雕像

赵先生在版本目录学研究史上是绕不过去的人,是20世纪的一座高峰。日本学者写文章说日本的版本目录学家,比如已经去世的阿部隆一先生,现在的尾崎康先生,学习赵先生的《中国版刻图录》是非常虔诚的,是反复学习研究的。提到赵先生的鉴定,尾崎康先生讲,钦佩赵氏的眼力。所谓眼力,就是鉴定版本时,书上没有提供文字依据,仅凭眼睛看外观,以自身经验作出判断,这是有硬功夫的,是经受了赵先生去世后30年的时间考验的。

去年是赵先生诞辰110周年,我们有一个《版本目录学研究》,作了一个赵先生纪念专栏。因为等约稿,耽误了出版时间,所以原来想今天能带来送给大家,也算是我们配合国家图书馆的工作,但是没能拿到,非常遗憾。希望赵先生的亲属留一个地址给我,书出来以后给您寄去。

给赵先生纪念专栏写文章有相当的难度,因为赵先生的学术门槛比较高,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评价的。同时我们有一条,什么大师、泰斗、春风化雨、高山仰止这类浮词套话一概不能用,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这是学术纪念,不是炒作。征稿的情况非常乐观。老一辈的像沈燮元先生,一下就写了两篇。一篇是他当年和赵先生的交往——这也是难以想象的,因为他和赵先生交往的时候27岁,现在92岁写回忆文章,多不容易。另外一篇是他收集的《赵万里文集》中没有收录的佚文,你想想他珍藏了多少年?要不是这次发表出来,老先生这些东西怎么办?另外还有很多都是辑赵先生未刊发的文章,或者从各方面研究赵先生版本目录学学术的,专栏基本上代表了当前对赵先生学术成就的研究水平。

《版本目錄學研究》第七輯

專欄:

·

· 專欄編者按

· 、劉波、張麗娟整理

· 題記  張玉範

·

·

·

·

· 學《中國版刻圖錄》記  喬秀岩  葉純芳

·

·

· “機械法”與“比較版本學”:

·

另外就是张玉范老师贡献了“秘笈”,是30年代赵先生讲课时的学生笔记,到现在80多年了,堪称传奇。当年的学生笔记居然能保存下来,传给了宿白先生,宿白先生又传给了张老师,张老师是宿白先生在版本目录学方向的第一弟子。张老师专门为发表写了一个题记,说明这不是赵先生的原始著作,而是学生在课堂上的笔记。学生的笔记有局限性,一般来说老师讲三句,学生只能记下来一句,而且很多文字融合了学生个人的理解,未必是老师的原话,所以今天看起来,有些内容还可以研究。这次发表课堂笔记,是提供给研究者用的,不能把其中的每一个字都作为赵先生之作来理解。发表这个非常珍贵的课堂笔记,表达了我们对赵先生的尊敬和怀念。(详见《张玉范教授谈与赵万里先生讲稿的渊源》)

赵先生在版本目录学研究史上的地位,是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因为版本目录学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此前两千年基本上是一脉相承,但是到了赵先生的时代,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西方文化冲进来,传统文化打了败仗,整个社会转型。最典型的就是1905年的废除科举、1911年的辛亥革命、1912年的民国建立、1919年的五四运动,传统文化在这几大冲击下,所有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版本目录学也不能例外,而赵先生就生在1905年,从此成为了这个转型时期的代表人物。在他之前的人,基本上是藏书楼阶段的,比如傅增湘先生、王国维先生等。在他之后的人,基本上是图书馆阶段的,比如后来的图书馆古籍工作者。这个转弯很典型,赵先生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很有意思。有人说赵先生的转弯也是形势造成的,前面走不通,是谁都得转弯,这样说也是对的。但是这些事集中在赵先生身上,就使赵先生的思考和作为具有了历史意义。

我认为赵先生的版本目录学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30年以前,主要受王国维先生影响。赵先生早慧,几岁的时候就由母亲教背唐诗、爷爷教《四书》,6岁上小学、12岁上中学、16岁就考上大学,1925年他到清华研究院给王国维先生做助教时,只有20岁。王国维先生对赵先生的影响非常深刻,赵先生一生的学术都带有王国维先生的痕迹。那个时代主要做考据,从第一手文献出发,因而校勘很重要,可以称为校勘的时代。这一年王国维先生自己校书十几种,可见当年校勘工作量之大。赵先生在1930年以前的主要精力都用在校勘上,有时一种书没有宋本,要用十几种版本反复校,今天看来,触目惊心。王国维先生当时评价说“赵君斐云,酷嗜校勘”,可以想见赵先生当年校勘的热度之高。


王国维先生(图片来自网络)

第二个阶段是1931至1937年,王国维先生去世后,赵先生到了北图。从赵先生的文集中可以看到,一开始校勘的成果比较多。但从1930年后,整个校勘的势头就收住了,此后主要是做不同版本之间的比对,解决版本的最早、最备问题。这和当年国内学术形势的变化有很大关系,版本目录学从此转变方向。


赵万里先生与夫人张劲先女士合影(摄于20世纪30年代)

这段时间的赵先生,一是给今天的国家图书馆做了最大的贡献,就是收书。赵先生是强势风格,我刚到北大图书馆的时候老馆员和我讲,1950年代燕京大学花1250万元买了弘治本《西厢记》,赵先生知道后非常不满意。卖家没办法,从北大把书借去,送给赵先生看了很长时间,最后才放过他们。宿白先生2013年和我讲,如果1939年不是日本占领时期,李盛铎藏书也得归北图,北大没戏!由此可知赵先生收书在当时整个古籍流通市场的地位。

二是在1933年编了《北平图书馆善本书目》。过去的藏书家拿出藏书目录一般都是晚年,因为目录一出来就代表你的版本目录学水平和你对书的掌握程度,这是一目了然的。所以一般都是不断积累,到晚年才拿出来。赵先生到北图不久,就动手编善本书目,收书3700多种,相当于《四库全书》的规模。当时他只有24岁,完成时只有28岁,成名太早了!可知当年赵先生的水平之高,和能力之强。此前北图的《学部图书馆善本书目》,受到很多人批评,还有人质疑主编缪荃孙的水平。实际上,当年的《学部图书馆善本书目》是职务之作,并不是个人的学术著作。缪荃孙1909年到学部图书馆做馆长,那时候还没有馆舍。经过他的努力,把什刹海的广化寺确定为馆舍,而后急着要开馆,借阅要有目录,所以学部图书馆的目录实际上是个“急就章”。后来有人揭了底,因为很多藏书是从旧藏家收集来的,所以编目的时候就直接把旧藏家的目录抄过来了。缪荃孙虽然挂名主编,但是是否每一条他都看过、都跟书核对过,八成是未必。这样的书目到了赵先生手里,肯定是过不去的,所以赵先生一到北图,首先整顿目录是必然的。


《国立北平图书馆善本书目》(图片来自网络)

赵先生还在1930年代提出了一个概念:比较版本学,这是过去没听说过的。研究版本目录学很容易陷入细节,每一个书怎么样?每一个版本怎么样?赵先生受王国维先生影响,总是从更高的角度统括地来看版本,所提出的比较版本学,主要是借鉴了考古学。比如说青铜器的时代怎么定,考古学上是确定标准器——就是把能够确认时代的青铜器排列出来,做为标准器。把没有时代依据的青铜器,与标准器比较。比如标准器有十个特征,需要鉴定的青铜器也有这十个特征,就可以大致确定与标准器同时代。

当时赵先生的版本研究,注重两种方法。一个是目鉴,就是拿眼睛看;另一个就是刻工。两种方法都有来自傅增湘先生的传承渊源。

第三个阶段是1950至1966年,赵先生的主要精力在于对刻工的研究。2003年,我们曾经请冀淑英先生到北大做版本目录学讲座,当时冀先生明确告诉我:版本目录学这些年有很大的发展,过去你确定一个版本,就是老先生说了算。老先生来了,看了,说是什么版本,就这样定了。现在不行了。比如有人偷了珍贵的版本,,偷的是什么东西?你说这是很珍贵的宋版书,,你说它是宋版书的根据是什么?你不能说我这么一看就认定了,这不行,必须有客观的东西来支撑。这个客观的东西当年赵先生和我商量研究,认为应该是刻工。当年冀先生就跟我讲,一定要重视刻工,一定要研究刻工。从冀先生的做法来看,她对研究刻工特别支持,尽自己的最大可能提供帮助。当时听冀先生讲,我认为是听懂了,但是现在想起来,也就是表面上听懂了,其中的深意并没有全懂。

赵先生的刻工研究不断地积累,在庆祝建国十周年时出版了《中国版刻图录》。赵先生自己讲准备了三年,可是据我看实际上的积累不止三年。从赵先生来讲,出版《中国版刻图录》是以多年的研究积累,把最具有代表性的书挑选排列出来的一个版本标准器。今天看,《中国版刻图录》是20世纪中国版本目录学的巅峰之作,一直到今天,版本目录学研究的发展从总体上说,没有超过《中国版刻图录》,还是在《中国版刻图录》这件衣服上打补丁。虽然《中国版刻图录》有很多地方可以商榷,这是非常正常的,因为学术研究是没有止境的,但就《中国版刻图录》而言,第一是它的开创性,第二是它的基础性,其他都是浮词。


《中国版刻图录》(图片来自网络)

所以我认为,今天纪念赵先生既是表达我们尊重、敬仰的心情,又是通过给赵先生立像,督促大家在版本目录学研究上更加努力,力争取得更高更深的发展和成果。谢谢大家!


整理│郑小悠

编辑│赵洪雅


相关阅读:

著名文献学家赵万里先生铜像揭幕仪式在国家图书馆举行

北大图书馆张玉范教授谈与赵万里先生讲稿的渊源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