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外满洲被人遗忘的东北亚民族-费雅喀人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提示点击上方"吉祥满族"关注微信订阅号:@吉祥满族(微信号:jixiangmanju)满族门户网站、中国满学专委会满文书法研习会门户网站——吉祥满族,2002-2017年


在今天俄罗斯西伯利亚东部(即外满洲),生活着一个操着古西伯利亚语的古老亚洲部落,因满洲人的称呼,清代的记录多称他们为费雅喀人。这一族群分布于今天的黑龙江下游至库页岛地区。清朝末年,中俄《瑷珲条约》的签立,让费雅喀人的聚居地与东海女真的故地及当地民族全部划入沙皇俄国的版图内。在受到俄国管控后,生活在库页岛上的一部分费雅喀人,,曲折命运令人唏嘘感慨。


淡黄色区域为清代前期费雅喀人的分布地区


“费雅喀”是满洲人对这一族群的称呼【后金时的满洲人对分布在亨滚河流域的奇勒尔人(即鄂伦春人的另一个大部落的称呼,共12姓)、黑龙江口的费雅喀人,统称为“雷古”】,而俄国人多是称呼他们为“吉利亚克人”,但这一族群的自称则为“尼夫赫人”。费雅喀人是这片土地的原住民之一,考古发掘显示费雅喀人在这片土地上已经生活了万余年之久。冰河期的时代里,库页岛和大陆相连,而在这一片广大区域生活的费雅喀人,也在冰河期结束之后形成了跨鞑靼海峡分布的两大聚居区的局面。同其他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一样,这支部族由于生活在条件艰苦的寒冷地区,为了对抗残酷的环境,让他们具有很强的生存力和战斗力。


早在金元时代,中国就将费雅喀人的活动地区纳入了版图,明朝初年也将费雅喀先民的生活区域纳入了奴儿干都司的管辖之中,但是真正对费雅喀族群进行实际统治,还是要从清朝说起。


清代对库页岛的管辖,。早在努尔哈赤起兵的第二年,后金朝廷就派遣军队迅速接占明朝在东北原有的羁縻区域,其中就包括库页岛和黑龙江下游地区。费雅喀人也自此成为了清代版图中一支效忠于清廷的部落。然而费雅喀人与实行严格军事组织制度的满洲人不同,在清朝早期的统治方式是“皆不编佐领,不列满洲八旗”。而是采用设置族长,乡长的方式来统计核定人口,并按时向费雅喀人赠送赏赐,以示“皇恩”。


在建立了全国的统治之后,面对俄国来自北方的威胁,迫使清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在东北地区的边防,设置了吉林将军和黑龙江将军。费雅喀人生活的区域被划入了吉林将军下辖的三姓副都统辖区在康熙年间抗击沙俄的哥萨克探险队的战斗中,清廷多次就地召集能征善战的费雅喀人拿起武器投入战斗,为保卫边疆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清代三姓副都统辖区包括了黑龙江下游和库页岛地区


,在清朝中期就逐渐暴露了问题。由于黑龙江以北地区交通极为不便,清朝驻军往往是在边界设立卡伦,然后一年甚至数年去巡视一次,这给早就觊觎这片区域的沙皇俄国以渗透的机会。早在雍正时期,费雅喀部落就受到了俄国探险队的侵扰甚至还发生费雅喀部落把登上库页岛征收貂皮的清朝官员当作哥萨克探险队而引起了误杀事件。到了乾隆道光时期,黑龙江以北地区受到渗透的情况更加严重,当年雅克萨大战的地点,连乾隆皇帝本人都不能确定是否还在清朝版图之内,边政荒废的情况之严重可见一斑。

清末俄国摄影师镜头下的费雅喀部落


与我们印象中的1858年黑龙江以北区域割让俄国的历史略有出入的是,早在19世纪20年代,清政府就开始逐步失去了对库页岛的控制。到了19世纪50年代,更是由于中俄《瑷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两纸文书,将费雅喀人生活的这一大片区域全部割让给了俄国。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清朝历史上自始至终都没有在这片区域直接统治过费雅喀部落,但是清政府实施的贡貂与赏赐制度却深得包括费雅喀人在内的东北边疆各少数民族的民心。他们生活着的土地虽然被签署的不平等条约划归俄国,但在一段时间之内仍然在自觉的遵守朝贡制度。曹廷杰所记济勒弥人的一番话,即反映了原属清朝的各族人民在被俄国侵占后的共同心愿。


又此辈自述,二十年以前,每年渡海至西山国穿官,即以木城所受衣物服饰贡于该国,该国命官至所止海滨,赏黄狐、水獭、白貂诸皮,彼此授赏俱跪,携皮回家,俟明年木城穿官卖之,亦至三姓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因满语“三”读作“依兰”而译此名)。自罗刹(俄罗斯)来,不许我等穿官,见木像则焚,见弄熊则阻。又欲我等截发易服,心实不愿,女人畏忌更甚,惟望大国如数百年前将罗刹尽驱回国方幸。


现在公开出来的俄国资料也表明乌苏里江以东的赫哲人与费雅喀人,仍“”,“仍然每家每户逐年”向清政府贡貂。由此可见,贡貂与赏乌林制度影响之深,也说明清廷对库页费雅喀等边疆民族的管辖是卓有成效的。在中国目前的档案材料之中,有案可查的库页岛最后一次贡貂皮的时间为同治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873年,这已经是库页岛被正式侵占的第15个年头,,放在今天的国际关系中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从清末至今,客观来讲,费雅喀人的社会生活有了很大程度的进步,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俄国的语言学家也为这一部落创制了用西里尔字母拼写的文字,费雅喀人的生活习惯也渐渐俄化,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民族比例也由于俄国在近代大规模向东移民而有了很大变化。但是另一方面,库页岛在近现代历史上成为了日俄两国的争夺焦点,,真正受苦的还是库页岛上的本土居民。日俄战争和二战后,,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一路艰险的迁移到其他地区。费雅喀人的归属历史变动反映了国家衰弱下的无奈与叹惋,也给现代人带来了无限的历史反思。

参考文献:

1.侯育成:《阿穆尔河(黑龙江)下游小民族社会职业结构的变化》,《黑龙江民族丛刊》,1989年第2期

2.郭燕顺:《明代“北山野人”、清代“奇勒尔人”与涅吉达尔人》,《外国问题研究》,1983年第3期

3.佟永功:《乾隆朝对黑龙江下游及库页岛地区管辖一例》,《历史档案》,1984年第1期

4.关嘉录:《清代库页费雅喀人的户籍与赏乌林制》,《社会科学辑刊》,1981年第1期

5.王德厚:《清政府对库页费雅喀人的辖治及有关问题》,《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4年第2期






如果您喜欢本文,喜欢满洲文化、老北京文化、满族文化、热爱清史。

请点击右上角按钮,分享给您的朋友!

希望广大阅读者可以提供更多原创稿件

投稿邮箱:25531762@qq.com

商务合作事宜请联系

电话:13911539318(同微信)








微信号:吉祥满族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